青岛三十九中毕业生李旭昊两首曲目亮相九三阅兵式;幕后教师团队打造项目式教学


马凯阳与学生进行实验课题研究。

刘峰老师

丁宁老师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此次阅兵中,有两首旋律尤为引人注目。《钢铁洪流进行曲》搭配战旗方队行进的场面,尽显雄浑威武之姿。这首曲子正是青岛39中2009届毕业生李旭昊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创作。今年,李旭昊的新作《无人智胜进行曲》惊艳亮相,与无人作战方阵一同出场,充满科技感与力量感的旋律,让无数人为之喝彩。作为这两首“硬核神曲”的创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青年作曲家李旭昊,曾在39中引领下,从海滨校园走向国家阅兵场,从“90后”音乐才子蜕变成为铁血军人,他用旋律诠释了中国军魂的力量。今年,青岛39中共有10位教师荣获青岛市教学能手,4位教师荣获青岛市学科带头人。让我们一同走进校园,倾听他们的育人故事。
39中音乐才子
奏响阅兵式上“硬核”BGM
李旭昊与母校青岛39中的故事,始于2003年。他的音乐天赋早在校园时期就已崭露头角。高一国庆歌咏比赛时,班主任刘翠为班级选定歌曲《精忠报国》,却苦寻不到乐谱。李旭昊主动请缨,仅用两天时间根据MV扒谱成功,并独立完成伴奏编排和演出指挥。比赛当天,他身着燕尾服担任钢琴伴奏,惊艳全场。这一刻,他的音乐才华和组织能力初现锋芒。高一下学期,李旭昊决定报考中央音乐学院。他向班主任申请每日下午自习时间回家备战艺考,凭借极强的自律性和专注力,最终在2009年如愿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李旭昊的职业生涯充满高光时刻。2019年,他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创作《钢铁洪流进行曲》,作为战旗方队的背景音乐首次亮相便震撼全国。该曲以雄浑激昂的旋律和铿锵节奏,展现了中国军队的钢铁意志,被网友称为年度最燃BGM。2021年,他创作的《领航中国》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奏响,进一步彰显其主旋律音乐创作的标杆地位。而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九三阅兵中,李旭昊再创新作《无人智胜进行曲》,与无人作战方阵的科技感、未来感相呼应,乐曲融合电子音效与传统军乐元素,营造出充满现代战争气息的听觉体验。
作为李旭昊的班主任刘翠感慨:“阅兵式上我听到《钢铁洪流进行曲》再次响起,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阅兵式后,听说《无人智胜进行曲》是李旭昊的新作,自己感到更加骄傲。”刘翠回忆,学生时代的李旭昊就非常优秀,是班里的佼佼者,作为他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她感到非常幸运能从青岛39中走出这样一位用音乐诠释中国军魂的优秀学子。
专业名师团拿下教学能手
多项科研取得亮眼成果
从青岛39中的校园舞台到天安门阅兵场,李旭昊用音符书写了青春与热血交织的篇章。除了艺术教育,青岛39中还以海洋教育闻名全国,并打造了项目式教学为国家培养了一代代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的荣誉墙上也硕果累累。上年度,青岛39中获评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第30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山东赛区)金牌学校、山东省无废学校、青岛市中小学全环境立德树人德育品牌、青岛市劳动教育优秀学校、青岛市教育考试工作表现突出单位、青岛市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基地校、“明德知礼,崇美向善”荣获青岛市中小学全环境立德树人德育品牌,学校少先队荣获青岛市优秀少先队集体。学校承办中国教育学会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论坛,尹逊朋校长主持并做主旨发言,科学教育教学成果获推参评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学校承办教育部部署高校县中托管学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青岛市教育局团委庆“六一”等主题活动。
今年,在全国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同样耀眼。曾经作为李旭昊班主任的刘翠老师获评正高二级教师,关在龙被评为正高三级教师。在青岛市教学及科研成果评选中,39中荣获教学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杨健、时圣彦老师入选青岛名师工程,10名教师荣获“青岛市教学能手”称号,获奖数量位居青岛市局属学校第一。1项山东省教研课题立项开题,4项市级规划课题立项。中高考成绩再攀高峰,育人成果彰显卓越。
项目式教学成绩亮眼
拔尖创新人才辈出
学校的海洋科学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多年来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等合作,不断深化海洋教育课程改革。通过“4个一工程”,即每周一次海洋专家讲座、每月一次涉海实践活动、每学期一次涉海课题研究、每学年一次海上科考,让学生全方位、沉浸式地体验海洋教育。
此外,学校还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积极推进项目式教学改革。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学生们分组开展研究,从项目选题、方案设计到实施操作,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则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支持。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已经连续带4年高三的物理老师丁宁,从2017年来到青岛39中,针对物理学科,不断深耕贯彻项目式教学,“物理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普遍难度水平较高,因此就要想办法让学生们能学明白。”丁宁告诉记者,在教学过程中,他通过思维导图,给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培养学生模型建构能力、推理论证能力。针对高考的不断改革,进行情景化教学培养,把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在教学过程当中,丁宁把生活当中实际情景或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去自己分析,然后从里面抽出来物理学的模型,然后最终再用物理学知识去解决。“高考到底考什么?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能力提升。”丁宁告诉记者,近几年,39中能够做到将生源低进高出,让有能力的学生在高考中物理学科过90分,项目式教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刚刚过去的中考,学校2025届初三学子延续辉煌,继续保持高位考入比,稳居青岛市初中第一方阵。2025届高考特招线达线人数更是稳步增长。学子被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艺术类考生发挥依旧稳定突出,音表类专业、导演专业等诸多专业学生山东省综合成绩排名第一。多名学生在校考中获得院校专业第一名。多名学生被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艺术名校录取。体育类共13人考试,专业成绩93分以上9人,综合成绩最高排名全省26名,分别被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录取。
让书本知识“活”起来
抓牢学子课上时间
多年来,校长尹逊朋主抓教学成果和教师梯队建设,引导师生树立课堂两个意识:即教师打造最优课堂,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在规范养成方面,加强自习“三个零”和课前二分钟铃管理工作,建立学校、年级、学生融合管理机制,深入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进一步提升学习品质。在深化课堂改革方面,全面推进项目式教学改革,形成覆盖大中小微项目的理论模型和实践模型,着力实现跨学科项目式教学以及学科项目式教学常态化。
坚守教育一线的政治老师刘峰,从2016年来到青岛39中后,通过教师专业成长对标课堂教学,双向发力。“现在的政治教材和以前变化很大,更加侧重了党的教育目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因此,想让学生听得懂课本知识,老师要先‘吃透’教材。”在刘峰看来,新教材的升级需要老师把学生的价值引领落实到位,还要把理论性较强的教材变“活”,让国家教材向校本教材尽快转化,是教好政治的关键。
为了做好这一点,刘峰加强组内教育,加强对党的理论文章的学习,结合现在中国发展成就,把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去。“理论一多,课堂会显得有些枯燥。把大理论转化成孩子们能听进去的理论,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当中,知识就能深入浅出的掌握。”刘峰说,比如说一个摆地摊的问题,学生如何通过这一典型问题去解决和理解知识点,就需要亲自实地调研。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有市民认为很扰民,有人认为烧烤存在是增强城市活力的体现。究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来认知这个问题,学生自己调研然后回来讨论得出结论。刘峰认为,这种项目式教学运用到高考当中,不仅提高了解答问题的思维,还有利于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之后,就会主动去学。”作为生物老师,马凯阳认为,生物同样是一门相对难度较高的学科,因此学生想学好这一科目“内驱力”非常重要。“每一届学生我都会在全年级组织课题组实验,征集有兴趣的学生,带着他们走出教室、走到山野间做一些实验,通过课题或者实验,以小见大地对整个生物问题产生探究欲望。”当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变得轻松有趣,同样,这种方式也让从马凯阳班里走出的孩子收获了满满的自信。他回忆道,曾经实验组里有位学生高考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在入学之后的一个多月,他有天深夜给马凯阳打来电话兴奋地说:“老师,高中跟您做的课题实验太有帮助了。开学我发现大学实验室里的一切在咱学校实验室里都有,腰板儿瞬间直了,心里特自豪。”听到学生的话,马凯阳同样心里高兴,他告诉记者:“不仅是生物学科,39中一直把教育作为长线的育人目标,让孩子不仅有能力迈进理想高校,更帮助学子顺利衔接大学课程,在未来的每一步都走得自信。”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钟尚蕾 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