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评丨抵制网络烂梗,教育者当为“守门人”

发布时间:2025-09-09 14:13:00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陈江

图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重庆一名初中班主任发布“抵制网络烂梗进校园”视频引发广泛共鸣。该教师发现学生使用“唐人”一词嘲笑同学,经查阅后得知该词已演变为影射“唐氏综合征”的侮辱性网络烂梗,随即在班内严肃批评并教育学生,强调“人有三不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视频走红后,网友纷纷点赞。而学生也认识到错误,停止使用该梗并向被嘲笑的同学道歉。

这则视频引发热议,折射出社会对网络烂梗侵蚀校园的普遍担忧。现在的中小学生,太容易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网络流行语了。一些看似无害的谐音梗、缩写词,往往暗含歧视、暴力和低俗内容。比如“鸡你太美”“你这个老六”,听着像玩笑,实则暗含人身攻击。“孝子”本来是夸人的词,现在也被扭曲成反讽的意思。这些乌七八糟的表达,不光搅乱了语言环境,还悄悄影响孩子价值观的形成,阻碍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此情形下,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其“守门人”角色愈发关键。就像这位重庆班主任,没有姑息学生的不当用语,而是严肃批评、耐心引导,最终让学生认错。这种主动负责的态度,正是 “守门人”角色的生动体现。

要当好语言环境的守门人,教育者得具备三方面的素养。一是敏锐的洞察力,能穿透网络热词表面的“趣味性”,识破其潜在伤害;二是扎实的道德引领力,如这位班主任用“三不笑”原则树立价值标尺;三是持续的教育智慧,将网络语言治理,转化为鲜活的学习课堂。这样的“守门”不是压制表达,而是教会学生分清幽默与伤害的界限,让语言回归沟通本质,而不是攻击人的武器。

值得注意的是,该班主任的行动可谓立竿见影:学生不仅停用烂梗,还主动道歉。这一转变证明,只要教育者真诚直面问题、及时引导,未成年人完全能理解并修正行为。这种教育“在场”的实效,比空洞说教、下死规定管用多了,也打破了“网络烂梗根本防不住”的说法。

往深了说,此事让人看到网络时代教育者多了份新责任。如今网络与校园的界限日益模糊,教育者必须主动延伸“守门”的触角:既要关注学生线下交往,也要监控网络语言渗透。既要矫正显性伤害,也要预防隐性歧视。这不是把孩子和网络隔开,而是教他们在开放的网络里稳住自己,让“不笑疾病”的同理心,成为每个孩子的基本认知。

当然,守好语言之门不能仅靠教师,还需家庭与社会形成合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语言环境直接影响孩子用语习惯,家长自己不能随口说烂梗。平台也得完善监测机制,减少恶意梗的传播。整个社会也该形成“玩梗有度”的公共讨论空间,从源头上减少不良信息,抵制网络烂梗侵蚀校园。

教育是春风化雨的过程,语言是其中最重要的媒介之一。保护语言的纯洁性,就是保护孩子们的精神家园。我们为重庆这位班主任点赞,其实是期待更多人站出来,当好网络时代的语言“守护人”。守住了语言的文化味,便守住了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守住我们共同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 潮评丨抵制网络烂梗,教育者当为“守门人”09-09
  • 其父被指非法占用国企资金15亿元!知名女星发声:绝不姑息08-28
  • 快开学了!防蚊妙招送上!08-27
  • 重庆两江新区天宫殿街道开展“垃圾分类 绿色生活”主题宣传活动08-19
  • 孩子要不要正畸,戴哪种牙套好?@家长 进来速查08-17
  • “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经典画面展播开启!8月17日起,选出你心中的Top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