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多方互动探讨破局新路
当前,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惠州外贸企业如何在挑战中寻找发展机遇?5月16日下午,我市举行电商平台助力内外贸一体化座谈会。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税务局、惠州海关等市直和驻惠有关单位,与敏华家具、天达塑胶、美新科技等9家代表性外贸企业,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9家主流电商平台代表,以及华贸天地、港惠新天地、隆生·金山湖中心等6家商业综合体代表现场交流互动,分享应对策略,共同探讨“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平台赋能”的破局新路径。
政策支持
千方百计支持企业稳订单稳份额稳市场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惠州市商务局以“稳外贸、扩内需”为目标,构建多维度政策支持体系。4月下旬,市商务局启动专项调研走访,摸排出149家具有转内销意愿的企业,并建立跨部门融资协调机制。
在省级政策框架下,惠州用好“粤贸全国”平台和专项资金,组织44家企业申报2025年省级专项资金,共奖补省级叠加补贴18.799万元;推动160家企业参加“外贸优品中华行”广东站活动,现场达成意向订单超5亿元。同时,创新设立市级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扶持项目,对企业投保国内险按保费20%给予补贴,单一企业最高资助额不超8万元;对资信调查费补贴80%,单一企业最高资助额不超过3万元,降低企业内销风险。
为助力企业出口转内销,我市开展“线下展销+线上推广”全渠道布局。比如,与京东、抖音等合作开设“惠州外贸优品专区”,推动200家企业入驻,单月销售额超5000万元。
据介绍,下一步,全市商务系统将积极抢抓窗口期,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着力解决企业反映的认证认可程序繁琐、市场推广成本高等问题,千方百计支持企业稳订单、稳份额、稳市场。
座谈会当天,惠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唯品会、抖音、快手、TCL酷友、慧买卖、小红书等9家电商平台及港惠新天地、华贸天地、隆生·金山湖中心、天虹、丽日、永辉超市等6家商业综合体共同签署《助力内外贸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相关协议,合作双方将共同建立合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惠州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助力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合作期间将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促进供需信息共享与资源对接;优化外贸企业入驻商贸企业流程,提供必要支持与服务。
平台赋能
开设“出口转内销”专区,为企业进驻开通绿色通道
在国际贸易环境面临全球化重构的背景下,电商平台是惠州外贸企业转型的重要赋能方。流量扶持、技术赋能……座谈会上,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唯品会、抖音、快手、TCL酷友、慧买卖、小红书等电商平台介绍了平台的系统性扶持方案,将以全链条服务助力惠州企业跨越转型门槛,推动“惠州制造”从出口向“双循环”加速转变。
阿里巴巴以“春雷计划2025”为核心,在淘工厂开设“外贸精选”专区,派专员对接100个产业集群,提供定向流量与补贴;1688平台计划举办200场产业带对接会,上线“源厂优品·出口品质”专题。“我们不仅帮企业清库存,更要帮他们建渠道。”阿里巴巴产地运营和公共事务总监刘涛说。
刘涛表示,当前形势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阿里巴巴愿与惠州政府部门、企业紧密协作,通过政策对接、资源联动,推动惠州产业带企业“内外双循环”;持续收集企业困难,优化帮扶方案;以平台之力,助力惠州外贸稳住基本盘,实现高质量增长。
京东华南粤东区域运营负责人陈大欢介绍,为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新路径,京东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双循环”发展战略,推出了2000亿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截至4月底已有上万家企业与京东采销进入实质性采购洽谈阶段。针对“销售渠道难”,京东组建了“出口转内销”专班,依托自采自营模式,采取了专题研究、招商对接、采购库存、资源支持等方面动作。针对出口转内销企业,京东将通过京东自营、京喜自营与POP商家多种模式,为企业提供精准化、定制化解决方案。陈大欢透露,5月23日京东将在惠州举办“出口转内销”专场对接会。
拼多多电商平台有关负责人介绍,拼多多对内有主站,对外有跨境电商Temu平台。拼多多能发挥内外贸一体化的平台优势,帮助外贸商家更好开拓国内市场,促进外贸优品转内销。
对外出口方面,Temu平台一方面在美国市场加快探索半托管或本地对本地模式,支持商家先批量把商品提前备货到海外仓,完成清关,再在美国当地派送履约,继续保持住美国市场。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国内商家转战非美市场。
为帮助外贸商家“出口转内销”,拼多多已上线“出口转内销”专区,为企业提供营销、数据支持和流量倾斜,全面助力服装、数码、电器、百货、家纺、户外等外贸商家,直连平台内的数亿消费者。同时,为外贸商家开通绿色入驻通道,商家只需填写公司、商品类目及联系方式等简单信息,即有专项团队进行“一对一”服务,最快12小时内完成入驻审核。
当前,惠州正以电商平台助力内外贸一体化座谈会为起点,推动政策、企业、平台三方协同,为外贸企业在“双循环”格局下开辟新的增长空间。随着各项举措落地,有望为全省乃至全国外贸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惠州经验”。
企业作为
通过强技术树品牌拓渠道探索转型新路
座谈会上,不少企业代表结合自身实际分享了各自的转型探索,他们通过主动应对、技术升级,或品牌建设、渠道创新进行探索转型,主动构建“内外贸一体化”的核心竞争力。
敏华家具作为全球功能沙发领军企业,北美市场为主要出口地。“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导致企业出口成本增加,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产品升级、市场分散三方面进行应对。”敏华家具制造(惠州)有限公司互联网品牌中心副总经理张子君表示,目前,敏华家具在海外已形成越南+墨西哥双工厂布局,具备一定的关税应对经验。针对市场需求,加快电动沙发、智能家居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出口,提升产品毛利率。市场分散方面,大力开拓欧洲、东南亚新的大客户。公司将持续拓展销售渠道,做到稳住当下基本盘的同时,着力下沉市场和线上电商的业务拓展。2024年,敏华电商业务依托敏华互联网零售(惠州)有限公司这一销售主体,完成电商销售收入近30亿元。
天达塑胶制品(惠州)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出口欧美市场的塑胶家居用品、儿童玩具、办公文具和洗护日化用品等产品的制造业企业。凭借多元化产品、稳定质量及良好信誉,公司对美出口业务积累了一定经验和客户资源,在美国零售市场占有率比较高,产品95%出口。今年4月,公司因关税等问题经历了短暂的生产半停滞,让企业深刻认识到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潜在风险,开拓国内市场迫在眉睫。“我们计划专门组建团队研究国内市场需求、产品标准等,希望政府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助力搭建与电商机构、大型商超的对接平台。”天达塑胶制品(惠州)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芳说,出口转内销不是一蹴而就,但在政府支持和企业自身努力下,相信一定能实现转型升级,为国内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家居用品。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木消费市场,也是我们的重要区域市场。”座谈会上,美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郑小明透露,作为塑木复合材料龙头企业,美新科技海外销售占比超过95%,其中美国市场销售额占比超40%。面对挑战,企业积极通过美国全资子公司适度上调产品售价,以对冲关税成本,同时加大非美市场开拓力度,并针对国内需求开发高性价比新品,与央国企、城投公司建立战略集采合作。此外,企业还推动惠东新厂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良率。
(记者游璇钰 刘炜炜 通讯员陈炜 温家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