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纵览快评|黑话烂梗包围小学生,“有话好好说”很难吗?

发布时间:2025-04-28 17:11:00

《担忧》 图源:新华社

纵览新闻首席评论员 任凯

先说两个场景。在课堂上,一位同学刚发完言,一旁的学生突然冒出一个“6”,引得哄堂大笑,其他同学纷纷附和,本来正常的课堂秩序就这样被打乱了。在课间,几个学生围在一起做游戏,边玩边一口一个“你个老6”“你才是老6”。“6”在中文语境中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比如“六六大顺”,在民间带有“六”的日子一般都视为吉日,人们选择在这一天嫁娶、乔迁、出远门。

现在,“你个老6”成了未成年人流行的网络戏谑语,“丸辣”“细狗”“弱鸡”“奥利给”这些网梗、黑话不明所以,让人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有的表达隐晦、含沙射影,有的充斥着低俗、恶俗不良趣味。

这些网梗有几个共同特征,比如语言极简、含义模糊、音形义不规范使用、格调不高、隐晦无聊。许多黑话烂梗只是简单地追求搞笑、猎奇,语言干瘪、词汇贫乏,毫无营养和美感可言。极简化的网络黑话表面看轻松便捷、提高了表达效率,也更能调动情感,引发共鸣,给特定群体带去情绪价值,但语言和表达的简化,也反映出思维复杂性的简化。

有哲学家说过,“词语的世界就是你眼中的世界”,看到祖国的壮美河山,古人会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长期浸淫在黑话网梗中人只能是三句不离口的“YYDS”“绝绝子”,语言的储备不足,反映的是大脑空空、胸无点墨。频繁使用网络黑话破坏的不仅是未成年人语言表达的完整度和丰富度,更是对他们思维方式、人文素养的侵蚀。

一些未成年人认为用黑话烂梗交流就是潮流、时髦,别人用你不用,就显得落伍了。还有人会认为,不说黑话烂梗就“不合群”,会遭到同龄人的排斥。某种程度上,网络黑话是部分群体实现群体认同的途径之一,是达成共识、产生共情的基础,承载着集体记忆,能够增强内部联系。

未成年人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但心智上还不成熟,缺乏判断力。黑话烂梗天然具有把一切表达娱乐化、极端化、低俗化的倾向,如“茶”“媛”等,黑化一切、解构一切,把恶俗当幽默、把网暴当个性、把悲剧当消遣。去年10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治理网络黑话烂梗,守护“有话好好说”的环境,有赖于相关部门的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行动,更重要的是压实平台责任,呼唤平台自身的价值选择,克制流量冲动,多些责任担当。比如,加强“人机协同”的把关机制,不给那些有明显歧义、刻意歪曲音、形、义词语流通传播的渠道。又如,不要给烂梗推流,别把“烂点当看点”,将热搜热榜、首页首屏等重要点位留给真正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

需要认识到,清理黑话烂梗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涉及政府、社会、企业、家庭等方方面面。黑话烂梗的产生、传播、流行、变异具有隐匿性、周期性、复杂性等特征,一波销声匿迹,一波又可能卷土重来,按下葫芦浮起瓢。

扫除黑话烂梗也不意味着对网络流行语“一刀切”,也不意味着限制语言表达与创新。那些能够创造社会价值、经得住时间沉淀的语言创新,才是正道。

相关推荐

  • 纵览快评|黑话烂梗包围小学生,“有话好好说”很难吗?04-28
  • 身份再变化!苏炳添担任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04-25
  • 信号满格 定边乡村生活“无线”精彩04-25
  • 潮评丨美景与安全能否兼顾,中虎跳峡何时能大方迎客04-24
  • 2025抖音直播行业生态大会举行,各方共论直播行业高质量发展04-22
  • 北京市出版版权协会联合重点影视平台企业发布成立“网络影视反盗版联盟”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