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同款!这种“火出圈”的头饰有何魔力?
暑期已接近尾声,蟳埔民俗文化村中依然“花头”攒动。“不仅漂亮出片,而且‘今生簪花,世世漂亮’的寓意真的很好,我这次是特地慕名而来。”河北游客吴女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她此行打算全面了解并感受“蟳埔女习俗”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蟳埔村位于泉州湾晋江下游入海口北岸,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已有千年历史。傍海而生的渔女曾为方便撬海蛎而簪发,跟随时光流转,渔女们勤劳质朴、对生活心怀向往与热爱依旧被铭记与推崇;变了的是,这份簪花之美正带领这个传统村落在文旅消费中焕发新的活力。

图为福建泉州蟳埔村游客在体验簪花。本报记者 张弛 摄
近两年,随着“蟳埔女·簪花围”火爆出圈,蟳埔民俗文化村接待游客量从2022年的10万人次,到了2023年、2024年,已增至450万人次、850万人次。蟳埔社区的老百姓收入也跟着往上涨,从2022年到2024年增长2倍以上。在经历了最初客流井喷后,如何将网红打卡点筑牢为长红的文旅地标,已是当下蟳埔村寻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

图为蟳埔村白兰阿姨簪花店里,簪花师傅在为游客簪花。本报记者 张弛 摄
打造“多业态+”模式正是破题关键。在村口沿街位置,也宋&腾讯音乐小屋今年“五一”刚刚开业。在店内,负责人邓慧向记者演示着通过输入主题文字、录入声音,便可以通过“AI创歌工坊”生成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曲。“现在来店里买文创、喝咖啡、玩音乐的年轻游客很多,月销额近10万元。”邓慧表示,很多商家、新文化入驻到蟳埔村,其实是希望活化传承,通过跨界融合,一是给外来游客带来新奇体验,二是让本地村民在簪花之外进行更多拓展。
目前,蟳埔村有近300家旅拍店铺,“簪花”还带动了文创、民宿、酒店、商演等多元业态发展,拉动消费超50亿元。“从单一的簪花拍照扩展到看戏、乘船、听音乐等,不仅是体验内容和消费场景的丰富,更是蟳埔文化的重塑和提升。”蟳埔民俗文化村保护提升指挥部负责人黄丽媛说。
消费活力不止涌现在蟳埔村。蟳埔村所处的丰泽区,一条6公里长的“滨海浪漫线”跃动着“夜经济”色彩:游客可以在真武庙感受“世遗+潮燃集市”消费新场景;可以在上岸Sealand松弛集市,观海休息、休闲露营;可以在“东区野滩”夜市,感受浪漫夜景、壮阔海景与烟火夜市、音乐舞台的完美混搭……“吃住行游娱购”一应俱全。
“我们有8个固定摊位,以特色小食、饮品为主,从晚上7点营业至凌晨2点,每天客流量在1000-2000人次,日经营流水在1.5万元到2.5万元。”上岸Sealand松弛集市负责人王清文告诉《金融时报》记者,除了平日安排露天电影放映外,他们还会定期组织“月光音乐会”,为市民游客增添多元化的文化娱乐体验。“希望每一位来这儿的人都能感受到松弛,沉下心、慢下来、无负担地度过一个海边的夜晚。”
圈住了亲切而朴素的市井气,也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消费休闲,这样的场景福建各地均在“上演”。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福建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3.29亿人次,实现游客旅游总花费4362.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5.7%。文旅消费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活跃市场、提振信心的新亮点。
今年6月,福建省率先在全国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意见》的省级文件,提出4个方面14项具体措施,明确提出福建省文旅经济增加值到2027年实现7500亿元左右,力争“十五五”末达到9000亿元。
消费领域的蓬勃兴旺,同样需要金融服务的添柴加火、鼎力支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福建全省文旅及相关领域的贷款余额净增811亿元。
除了在融资端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金融服务在支付端的优化同样关键。以泉州市为例,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持续开展境外人士支付便利化工作,今年前7个月,泉州市外卡交易金额10442.82万元,同比增长38.49%。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指导下,泉州农商银行将位于蟳埔村的临海支行打造成支付便利化示范网点。2025年以来,该支行累计为蟳埔民俗文化村商圈110多个商户提供服务,助力消费超40.73万笔,交易金额超7000万元。
离开蟳埔村时,满眼仍是游客奔“簪花”而来,一路山海、一路歌;迎向活力中国而去,正是一街烟火、一街乐。


来源 :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张弛
编辑:刘能静
邮箱:f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