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医生IPO迷局:一年闭店802家、营收增长停滞、上市前突击分红

一年关闭802家门店、营收增长乏力、合规问题频出……北京植物医生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植物医生”)在冲刺A股IPO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
2025年6月,植物医生向深交所主板递交IPO申请,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拟募资9.98亿元。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国内首家试图登陆A股的单品牌护肤品专卖企业,以“高山植物护肤”为产品理念,目前已建立逾4000家线下门店网络。
不过,从财务表现和经营结构看,公司发展潜力与上市预期仍存显著偏差。
营收增长停滞,一年闭店802家
招股书显示,植物医生在2022年至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21.17亿元、21.51亿元和21.5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不足1%。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仅0.22%,接近停滞。在同期中国美妆消费持续扩容的背景下,公司表现低于行业整体水平。

尽管公司门店网络已达4328家,2023年还获得Euromonitor授予的“全球领先的单品牌护肤品专卖店”认证,但高密度的线下渠道并未带来同步的业绩提升。公司电商渠道营收占比,远低于行业主流美妆品牌线上收入比例,表明其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滞后,整体渠道结构对营收成长形成制约。
据招股书,公司各期线下销售占比在70%至80%之间,而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均以线上销售为主,珀莱雅、贝泰妮、丸美生物和水羊股份2024年度线上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5.05%、68.55%、85.61%和91.24%。
植物医生的扩张策略高度依赖加盟体系。截至2024年末,植物医生品牌线下连锁门店共4328家,其中授权专卖店3830家、直营终端门店498家。
不过,截至2024年,加盟门店数量出现净减少,年内闭店802家,新开508家,净减294家,反映出体系运转不稳定的问题。

内控缺陷拖延上市进程,违规问题层出不穷
更为关键的是,公司原计划2023年11月完成IPO辅导验收,实际延后至2025年6月,辅导周期延长达19个月。根据中信证券辅导意见,延期主因系公司内控制度存在缺陷,尤其在加盟商管理方面暴露出诸多合规问题,如违规销售、虚假宣传、供应链监管不足等。
在报告期内,植物医生多次被市监、卫生、税务等部门处罚。比如,植物医生全资子公司北京明弘延庆第一分公司因促销活动商品价格与标称原价不符,被北京市延庆区市监局处以责令改正、警告及罚款25000元;另一家全资子公司江西高植美肌九江第三分公司因未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并对化妆品精油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被九江市市监局罚款10000元。
截至2025年5月31日,植物医生尚有32家因提供到店护理服务而需办理卫生许可证的子公司、分公司(直营门店)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司部分直营门店若涉及为顾客提供到店护理服务,则相应门店属于实施卫生许可证制度的“公共场所”,如未依法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卫生防疫机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的行政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产品质量也遭遇监管通报。2022年,重庆市药监局发布通告,植物医生(广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DRPLANT紫灵芝多效驻颜洁面乳”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21倍。
加盟店方面的违规行为更是层出不穷。湖北赤壁市加盟店因销售含禁用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的化妆品被罚8.5万元;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渠江街道凭岚化妆品店因虚假宣传“国礼”属性被罚0.5万元。
重营销轻研发,上市前突击分红
近年来,中国化妆品市场中“功效护肤”与“成分党”趋势显著,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和技术含量要求提升。相较之下,植物医生的研发投入偏低。
数据显示,公司销售费用约为研发费用的10倍,重营销、轻研发的倾向明显。

此次IPO拟募资9.98亿元中,用于“营销渠道与品牌建设”的资金高达5.26亿元,占比超过53%。而用于“研发中心升级”的资金占比相对较低,这一资金使用结构引发市场对公司中长期竞争力的担忧。

此外,根据招股说明书,植物医生在2024年进行了1亿元大额现金分红,占当期净利润比例较高。考虑到其拟募集资金金额接近10亿元,且公司账面现金流充裕,此举引发市场对于控股股东是否意在“IPO前套现”的质疑。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植物医生流动资产近14亿元。其中,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超10亿元。


此次募资主要投向营销渠道、研发设施、生产基地和信息化系统等项目。但在当前营收增长乏力、门店扩张受限的情况下,是否仍需高比例投资线下渠道建设,值得管理层进一步说明。同时,公司资金使用安排是否足够透明、是否能有效提升未来业绩表现,也将成为投资者审慎考量的关键。
当前A股IPO审核趋严,投资人审慎度提升,对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治理规范性提出更高要求。若公司未能就上述关键问题提出有效应对方案,其估值水平或上市进度仍存不确定性。
作为国货美妆代表品牌之一,植物医生能否在规范治理结构、夯实研发能力、优化渠道布局方面取得实质进展,将决定植物医生是否具备长期资本市场竞争力。在美妆行业加速分化的背景下,仅凭渠道与品牌规模已难以支撑高估值预期。植物医生如何破局,市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