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次名词解释是什么内容(什么是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也称组织层次,它是描述企业纵向结构特征的一个概念。
管理层次产生的原因: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随之复杂化,为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管理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每个管理者的能力、精力与时间都是有限的,主管人员为有效地领导下属,必须考虑能有效地管理直接下属的人数问题。当直接管理的下属人数超过某个限度时,就必须增加一个管理层次,通过委派工作给下一级主管人员而减轻上层主管人员的负担。如此下去,就形成了有层次的组织结构。
管理层次的划分:组织中管理层次的多少,应根据组织的任务量与组织规模的大小而定。一般地,管理层次分为上、中、下三层,每个层次都应有明确的分工。上层也称最高经营管理层或战略决策层,其主要职能是从整体利益出发,对组织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定组织目标和大政方针。中层也称为经营管理层,其主要职能是为达到组织总的目标,为各职能部门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拟订和选择计划的实施方案、步骤和程序,评价生产经营成果和制定纠正偏离目标的措施等。下层也称为执行管理层或操作层,其主要职能是按照规定的计划和程序,协调基层组织的各项工作和实施计划。各管理层的职能可用“安东尼结构”来加以说明。
安东尼结构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它把经营管理分成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相当于上、中、下三个层次的主要功能。
确定层次应考虑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这样,按照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形成了两种层次:扁平结构和直式结构。扁平结构是指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结构,直式结构则相反。扁平结构有利于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信息纵向流动快,管理费用低,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因而有满足感,同时也有利于选择和培训下属人员,但不能严密地监督下级,上下级协调较差,同级间相互沟通联络困难。直式结构具有管理严密,分工细致明确,上下级易于协调的特点,但层次增多带来的问题也越多: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急剧增加,互相扯皮的事不断;管理费用增加;上下级的意见沟通和交流受阻;上层对下层的控制变得困难;管理严密影响了下级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内的管理层次应尽量减少。原因在于,减少管理层次,可以减少管理人员,克服机构庞杂、人浮于事、官僚主义等机构过多综合征,节约管理费用;可以加快信息沟通,减少信息传递中的遗漏和失真,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有利于扩大下属的管理权限,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