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退休教师陈国平到普格县支教:将自己的光和热献给大凉山丨致敬筑梦人
川观新闻记者 江芸涵
人物简介
陈国平,65岁,杭州市临安区人,从教44年,任校长28年,杭州市临安区於潜教育辅导站退休。曾荣获“浙江省春蚕奖”“杭州市十佳园丁”“临安区首届功勋教师”“榕江县脱贫攻坚优秀援榕干部”“黔东南州优秀支教工作者”等数十项荣誉。今年9月起,在凉山州普格县银龄支教和讲学一年。
9月8日一早,普格县第二附城小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作为支教教师代表,陈国平上台发言。“我们三位支教老师都来自浙江,将为大家服务一年,和大家共同学习,一起进步。”他衷心祝愿同学们在新学期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不仅用知识充实头脑,更以实践锻炼能力,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好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彝族好少年。
陈国平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受访者供图
再次银龄支教,出于对教育朴素的初心
这是陈国平第二次赴西部支教,第一次是在2020年9月。刚刚退休的陈国平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支教,担任古州镇中心校校长两年。从贵州支教结束后这几年,闲不住的陈国平经常返回贵州送教,他就是舍不得孩子们。
今年夏初,陈国平积极响应浙川两省“常青藤计划”,主动报名到位于四川凉山的普格县银龄支教。陈国平告诉记者,再次支教是出于对教育朴素的初心,“我的教育信念是,我曾经影响过多少人。”从教四十多年,陈国平积累了一些学校管理经验,还有西部支教经验,他希望能将这些经验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8月29日,陈国平在内的29位退休教师作为首批“常青藤”计划支教团成员,顺利抵达四川省凉山州,他们将在凉山1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到普格县支教的银龄教师有4位,陈国平等3位被安排在普格县第二附城小学校,他主要工作是协助学校德育管理和承担思政课程教学等。
来川之前,陈国平以为大凉山是崇山峻岭、道路崎岖,但一路亲眼所见,这里克服自然不利条件,很多地方交通便利、道路平整、房屋规整,真切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扎实成效。
从杭州市区到普格县城,陈国平生活适应得很快,他喜欢这里的秋高气爽。虽然生活条件远不如杭州家里,但家里人很支持他,老伴还陪伴他一起来到普格,照顾他的生活。
当然,陈国平等银龄教师的到来,受到了当地的重视和关心。“不管是宁波驻普格工作队还是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这边,都很关心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得很周到。”陈国平说,这让大家从第一天起就有了“到家”的感觉。
陈国平。受访者供图
谋划德育工作,引进浙江优质教育资源
来到第二附城小学校一周多,陈国平在校园走走看看,了解软硬件情况,观察学生行为,找出管理的亮点与问题所在,走访准大学生困难家庭,设法给予帮助。他思考学校五育融合的突破口,梳理思政课教学的基本思路,策划新教师培训和新学期第一次班主任会议……
随着分工的落实,陈国平把下一步工作重点放在打造学校“德育”特色。他们计划全面推进“红芽育心”行动,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一所大凉山具有鲜明红色文化特色的优质学校。
一方面构建以红色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探索“小课堂大德育”的教学新模式,将远大志向树立与良好习惯养成相结合。另一方面促进五育融合,旨在培养既有坚定理想信念、又有扎实学识修养的全面发展的彝族新一代。
“老师们认真负责、充满爱心,彝族乡亲们真诚善良、勤劳重教,这些都让我十分感动。”陈国平说,尽管已是银龄,但是大家干劲都很足。
不仅是在学校支教,到普格的当天下午,陈国平还送上了一份“见面礼”。他把浙江一项“山凤凰女生助学计划”带到普格县,为今年考取大学的5名彝族女生送上一份礼物,每人奖励5000元。未来,他将和银龄支教同行积极引进杭州等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爱心物资经费,为孩子们创造更公平、更温暖的学习成长环境,为大凉山基础教育赋能。
感言
我能用自己的余生之光,为孩子们点亮一盏盏灯,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微薄之力,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一年不长,我将争分夺秒、努力前行,发挥专长,真诚奉献,将自己的光和热献给大凉山,为东西部协作增光添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