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海阳:打造国家级航天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9:41:00    


4月8日至9日,国内首屈一指的航天文旅“目的地”海阳迎来新起点,2025中国海阳航天研学交流会暨海阳航天文旅推介会成功举办,“论坛+签约+体验”的创新模式,搭建了政企联动合作平台,提升了海阳航天文旅的品牌影响力。

省内外研学机构、旅行社、学校、媒体共计100余家单位参与主题论坛、项目签约、实地观摩等环节,围绕航天发展、文旅融合等内容展开深入探讨,为海阳航天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谋划新路径。推介会全方位展现了海阳航天文旅的丰富资源,多维度深化合作,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今年组织4到5次

在海阳的近岸发射观礼

“由我担任副总指挥的捷龙三号固体运载火箭,全箭总长约31米,起飞重量约140吨,最大直径2.64米,观礼效果极佳,分别于2022年12月、2024年9月、2025年1月,三次在海阳近岸实施了海上发射任务,为现场观礼的航天爱好者带来了极具震撼力的感官体验。”推介会上,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捷龙三号火箭型号副总指挥惠兴晨发出邀约,今年,捷龙三号火箭还计划实施4到5次在海阳的近岸发射任务,欢迎大家组团观礼。

活动期间,参会嘉宾实地探访卫星数据产业园、火箭组装车间、火箭垂直厂房、火箭发射船等优质产业资源,近距离感受火箭总装总测、海上发射等前沿技术,并体验问天苑公寓配套服务,深度感知海阳“航天+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活动现场,东方航天港航天文旅公司与山东新铧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新东方沃凯德(青岛)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青岛创熠小匠科技教育有限公司三家研学机构代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通过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等模式,进一步拓展航天科技研学旅行市场,共同推动海阳航天文旅走向全国。

航天文旅开辟新赛道

打造新高地

海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倪永妮表示,海阳不仅是“地雷战故乡”“沙滩运动之城”,更是中国航天文旅的创新实践者与引领者。她期待,与省内外研学机构、旅行社、教育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开发覆盖全龄段、全季节的航天研学课程与线路,联合科技企业、科研院所打造沉浸式、互动化的航天文旅项目,推动“航天+海洋”“航天+生态”“航天+文化”多元融合,让游客在海阳收获“可学、可玩、可震撼”的独特体验。

“关于海阳航天研学旅游发展,我的建议是开辟新赛道,打造航天研学旅游新高地。”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王德刚在深入调研国内旅游市场现状的前提下指出,海阳“东方航天港”的建设,为海阳开发航天研学旅游新赛道、打造航天研学旅游新高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他认为,“东方航天港”的发展战略,是非常有远见的,一开始在产业规划上就设计了文旅板块。文旅板块的设计,既是发展航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航天产业,作为现代科技产业的标志性领域,通过旅游渠道的知识普及和宣传,本身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自豪感的重要途径。从研学旅游的角度来看,“东方航天港”在山东省、在中国东部是具有唯一性的、不可替代性的资源,鉴于此,海阳的发展目标是:开辟新赛道,打造新高地。海阳要充分发挥航天资源实地、实景、实时的独特优势,打造中国航天研学旅游新高地。

“中国航天看海阳”

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身为一座依山傍海的生态之城,海阳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更是一片与航天事业结下不解之缘的创新热土。

近年来,海阳市抢抓国家航天强国战略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全力打造“航天+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海阳拥有东方航天港这一重大国家战略项目,是我国唯一的海上发射母港,已成功保障多次海上火箭发射任务。火箭总装、卫星应用、航天科普等全产业链布局,为航天研学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场景支撑。

海阳建成全国首个航天主题沉浸式体验展馆,推出“观发射、探科技、学知识、享体验”四位一体的研学产品体系,通过模拟火箭发射、VR展示设备、60余项互动模型展项等设施,让游客近距离触摸星辰大海的梦想,年接待研学团队超10万人次。通过连续举办多次近海岸火箭发射观礼、航天文旅推介会、航天逐梦科技营等活动,“中国航天看海阳”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海阳正从一座滨海度假名城,蝶变为建设天、空、海三航一体,港、湾、岛一体打造,观、研、游一站呈现的国内首屈一指的航天文旅“目的地”。

从中国的“星际码头”出发,沉浸式体验星辰大海的宇宙级浪漫篇章,如何为全国游客提供“可参与、可体验、可传播”的航天科技文旅盛宴?

记者获悉,航天文旅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今后三年,海阳市将大力招商规划建设航天主题乐园、航天主题酒店等重大项目,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力争打造国家级航天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YMG全媒体记者 庞磊 通讯员 姜英梓 骆健 王一同 摄影 聂东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