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夏秋换季 个性化体重管理攻略请收好

老年人应避免极端天气出行。 本报记者 姜晓菲 摄
8月正值夏秋交替时节,体重管理需因人施策。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卫生监督所)慢性病防制部全民健康管理室主任医师王路强调,老年人群、职业人群及体重过低人群应建立差异化管理方案,通过“营养-运动-心理”三维干预筑牢健康屏障。
老年人群四维照护
健康饮食方面,自主进食者应挑选易消化的食物,并定期监测体重。而吞咽障碍者则需配备适宜粘度的营养流食,以此降低误吸风险。同时,建议采用小份多餐的模式,确保蛋白质的充足摄入。
身体活动上,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每天应在居家环境内进行规律活动,像太极、散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需遵循医生的嘱咐制定运动方案,并且要注意避免在极端天气外出。
睡眠改善领域,要维持7小时的夜间睡眠,午休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若出现持续失眠的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器质性疾病。
心理支持层面,家属应当主动陪伴并与老人交流。社区也可组织书法、合唱等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对于有抑郁倾向者,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
职业人群双轨推进
职业人群健康促进可通过单位与个人双轨推进。单位方面,企业应着力建设健康食堂,清晰标注菜品的营养信息,为员工提供健康饮食指导;同时配置健身房或定期组织工间操,增强员工日常运动量,并将体质测试纳入员工福利,关注员工身体健康状况。个人实践上,要避免连续久坐超过1小时,条件允许可使用站立式办公桌,调整工作姿势以缓解身体压力;通勤途中可选择提前两站下车步行,增加日常活动量,周末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登山、骑行等活动,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锻炼,提升身体素质。
体重过低人群精准增重
对个体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并综合考虑饮食行为、健康状况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保证每日三餐能量充足,调整膳食结构,增加高能量、高蛋白、高营养密度的食物摄入,如坚果、肉类、全脂奶制品等。应以增肌为主要目标进行抗阻运动。
王路特别提醒:“体重管理是场持久战,需要家庭、单位、医疗机构的协同参与。每个个体都是健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微习惯积累终将成就大健康。”
本报记者 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