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公交车车长李芳:八米车厢我的“家”

发布时间:2025-08-22 15:10:00

清晨6时20分,随着“滴”的一声刷卡声,邯郸市公交集团202路车长李芳迎来了当天的第一位乘客。“您好,欢迎乘坐。”伴着亲切的问候与微笑,她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这条熟悉的线路,在李芳日复一日地往返穿梭中,每一个站点的位置,甚至常客们的乘车习惯,都已清晰地刻印在她心里。但在她身上,却看不到丝毫懈怠。

二十多年来,她驾驶的公交车驶过百万公里路程,却始终保持着无违章、无事故、零投诉的完美记录。而这份在平凡岗位上的执着坚守,让她先后捧回“邯郸市劳动模范”“河北省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等多个荣誉称号。

近日,她的辛勤付出再获国家级认可,荣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然而,面对沉甸甸的荣誉,她最珍视的,始终是乘客平安到站的笑脸……

方向盘上“绣花功”

李芳的童年记忆里,总飘着一缕挥之不去的柴油味。那味道混着阳光晒过的座椅气息,藏在父亲驾驶的公交车里。

儿时的她总爱挤在车上的小角落,看父亲握着方向盘的手掌随路况轻转,听他和熟客唠家常。

那些藏在方向盘与站牌间的温情,像春天落在心田的种子,悄无声息地发了芽,让她对公交司机这份职业产生了最原始的热爱。1999年,毕业后的李芳毅然接过父亲的方向盘,开启了自己的公交护航之旅。

从此,每天提前五十分钟到岗成了她雷打不动的习惯,这一坚持就是二十五年。

“那会儿车况哪有现在好?”李芳笑着回忆刚上班时的日子,“天不亮就得去车库,检查轮胎、擦干净工作台,冬天最遭罪,发动机不提前加热根本启动不了。”

凌晨5时的车站寒气刺骨,她裹着厚棉衣蹲在车底,用喷灯一点点烤着冰冷的发动机,哈出的白气刚飘到眼前就被冷风卷走,手指冻得通红也顾不上搓一搓。

“再有,刚开车那阵儿,车辆抛锚是常有的事。”李芳坦言,有次暴雨天车坏在半路,看着满车焦急的乘客,她急得手心冒汗。

打那以后,爱琢磨的她开始自学修车,遇到棘手问题就蹲在车库给父亲打电话请教。半年后,同事们都知道了这个厉害的姑娘:“小芳不用等维修队,她自己捣鼓几下,车准能走!”

时光在车轮滚滚中向前,车窗外的风景换了又换,燃油车渐渐被新能源车取代,仪表盘从机械指针变成了电子屏,但李芳对道路的专注从未改变。

如今她驾驶的202路公交,全长18.6公里,途经的四十多个站点串起了半个城市的烟火气。每天清晨5时30分,当第一缕晨光刚爬上站牌,她已握着方向盘驶出车库;晚上9时收车后,还要拿着手电筒检查轮胎纹路,手机备忘录里哪个路段地面有坑、哪个路口行人车辆多的字迹被红笔圈了又圈。

“每条路、每个路口都有脾气。” 李芳说,“你得摸透了它的性子,才能把乘客平平安安送到家。”二十五年车轮不息,仪表盘上跳动的里程数早已超过百万公里,但她方向盘的每一次转动,依然带着当年父亲教她的沉稳与温柔。

八米车厢变“暖途”

如果说专注驾驶,确保零失误,是李芳坚守的责任感,而在这看似平凡枯燥的岗位上,她却用心做出了许多“不一般”的温暖故事。

踏上李芳驾驶的202路公交车,驾驶座旁那个醒目的便民箱便映入眼帘。针线包、口罩、晕车药、创可贴、速效救心丸、藿香正气水……物品一应俱全。

“宽敞明亮、功能优越的新车,给了我更多‘打造流动之家’的可能。”顺着李芳的介绍看去,车厢里处处透着巧思。

她亲手缝制的十二生肖挂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靠窗的扶手上缠着防滑棉套,座位下方贴着“小心台阶”的荧光贴。

这份用心,让小小的车厢四季流转着惊喜:重阳节的茱萸香包、国庆的鲜艳红旗、春节的喜庆福字……这些自费添置的点缀,让八米车厢化身为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流动文化驿站。而其中,最动人的风景,莫过于李芳与老年乘客们的温情互动。

家住丰逸小区的王大爷腿脚不便,李芳总会稳稳停靠,耐心等他坐好方才启动;住在中华大街附近的赵阿姨偶尔提重物,李芳便轻快地搭把手,提上车安置妥当……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芳得到了越来越多乘客的认可,车厢里,有时是乘车的叔叔赠送的几根萝卜,老人们亲昵地唤她“芳儿”“闺女”,她总欣然应着……不知不觉间,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长河里,那小小的车厢竟成了许多身影眷恋的归途,彼此招呼间流淌着暖意。

做家乡的推荐官

今年以来,看到邯郸文旅事业的蓬勃发展,李芳心里又开始活络起来。她敏锐地意识到,公交车作为“城市流动名片”,不仅承载着市民的日常出行,更是向八方来客传播邯郸文化、讲述城市故事的绝佳窗口。

“您看窗外这挺拔的法桐,是20世纪50年代种下的老树了……”每逢红灯停驻的间隙,李芳总会用亲切的邯郸口音,向身旁感兴趣的乘客娓娓道来。

“坐趟公交车还能听到这么有意思的城市故事,这体验真是太特别了!”乘客王先生的感叹,道出了许多初次搭乘的游客的心声。

不过,这份特别的“增值服务”,一开始推行得并不顺利。车厢里环境嘈杂,有人专心聆听,也有人只顾着看手机或闲聊。每当这时,李芳心里总会打鼓:既怕打扰到别人,又怕自己讲得不够好。这些犹豫和担心,曾一度让她心生退意。

转折点来自一位小朋友。“阿姨,您能再给我讲讲丛台公园的故事吗?”6岁的小帅带着真诚的提问,眼中闪烁着满满的求知欲,这一幕给了李芳坚持下去的动力。“只要还有一位乘客愿意听,想了解咱邯郸,我就觉得这讲解有意义,就该讲下去!”她在心里暗暗鼓劲。

为了让讲解更准确、更生动,李芳再一次扎进了城市的故事里:对着地图细细梳理每一个站点的历史脉络,查阅资料挖掘景点背后的典故传说。她把这些零散的信息用心整理、消化,精心编写成一段段通俗易懂的“导游词”,力求能在行车途中自然流畅地向乘客讲述。

这份信念,一直支撑着她。如今,李芳的服务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景点讲解,她热心地把自己变成了邯郸的“活地图”和“民间代言人”。

乘客询问如何换乘?哪里有好玩又地道的去处?哪家馆子的特色小吃最正宗?面对这些问题,她总是知无不言。她熟稔城市的脉络,更了解那些藏在街头巷尾的美好。这份来自“本地通”的真诚推荐,往往比任何攻略都更让游客感到惊喜和温暖。

当暮色四合,最后一班202路公交车缓缓驶入场站,李芳像往常一样绕车检查。远处的路灯亮了,映着她略带疲惫却依旧清亮的眼。

二十五年的时光,从柴油车的轰鸣到新能源车的静谧,从父亲掌心的温度到自己握出的茧,她把青春糅进了这条线路的晨与昏。那些乘客的笑脸、老人的叮咛、孩子的提问,都成了她心里最软的褶皱。

明天清晨,刷卡机的“滴”声还会响起,她的问候与微笑也会准时抵达。因为她知道,方向盘的另一端,不仅是站台,更是千万人平凡日子里的安稳与暖。

本报记者薛雅兰 文/影

相关推荐

  • 15项精品活动,邀您畅玩,长春水文化生态园“灵动青春 水韵年华”主题活动周末启幕08-22
  • 公交车车长李芳:八米车厢我的“家”08-22
  • “漫”说“暖”评│纯粹!城市需要这份不设限的快乐08-13
  • 牢记!746352!关键时刻能救命07-28
  • 政青岛 | 一个节,何以带火一座城?07-26
  • “电竞+文旅”流量吸引3500名电竞爱好者来渝赴会 顶级电竞赛事落幕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