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洞庭渔歌小镇:从渔民聚落“化身”文旅地标

发布时间:2025-05-23 09:55:00

文/图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垦

鱼腥味消散在东风湖的清风里,渔歌声从白墙黛瓦间流淌而出。岳阳楼区西瓜山片区——这个曾因黑臭水体困扰许久的渔民聚落,历经系统化生态治理与文化焕新,如今以洞庭渔歌小镇的身份惊艳亮相。

当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聚光灯投向这座滨湖之城,焕然新生的西瓜山正以碧水为弦、文化作谱,奏响动人乐章。

黑臭水乡的生态涅槃

东风湖的晨雾还未散尽,当地老人刘爹已沿着西瓜山湿地公园步道开始遛弯。望着水面上悠然划出水纹的野鸭群,他恍惚看见40年多前渔民们撒网捕鱼的场景。

刘爹回忆说,靠着捕鱼,那时的西瓜山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村”,却也因此昼夜飘散着饲料发酵的酸腐味。随着附近工厂、生活污水肆意直排,鱼质、产量每况愈下,渔民收入一落千丈,片区环境更是遭到严重破坏。

转变始于近年来的系列“生态手术”。

2023年,岳阳楼区将西瓜山综合整治项目,纳入该区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工程项目之一。通过西瓜山雨水调蓄湿地工程、西瓜山雨水泵站工程、东风湖社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等举措“多管齐下”,菜地、旱厕及周边环境的面源污染逐一被清理,成功消除了西瓜山黑臭水体,还让西瓜山综合整治项目成为了岳阳首个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项目。

“以前晾衣服半天就落层灰,现在阳台外就是小花园。”在东风湖社区住了近30年的周女士,细数着家门口的变化:174栋居民房屋全面提质改造,216处违建拆除,206个生态停车位镶嵌在绿荫中;空中蛛网般的电线全部入地,换成了绘有渔家故事的彩绘墙;政府为每户更换的净化油烟机,终结了呛人的炊烟时代。

更令她感慨的是,那些承载着渔民生计的虾笼、渔网,经过设计师巧思,化作树干、门前的艺术装饰,让本地老居民的记忆有了安放之处。

渔歌小镇的文化觉醒

初夏,洞庭渔歌小镇弥漫着草木清香。来自长沙的游客张娟举着手机,沿着绘有鱼群图案的彩绘墙漫步。行至巷口,她眼前一亮:天幕下悬挂的鱼形装饰随风轻旋,阳光穿透,细碎光斑洒落地面,仿佛置身波光粼粼的湖底世界。

小镇另一侧,几名年轻人汇聚在描绘渔民撒网的壁画前,兴致勃勃地模仿画中姿态拍照打卡。他们飞扬的衣角与壁画里的浪花相映成趣,定格成小镇独有的文旅故事。

这些生动的文旅图景背后,涌动着小镇文旅融合的蓬勃活力。天幕下游动的光影鱼群、洞庭渔歌非遗体验馆里复原的渔家场景、墙面上跃动的艺术涂鸦,共同编织成沉浸式文化场域。

随着岳阳烧烤大会暨烤神大赛、洞庭渔歌文创周暨“味道湖南”国际啤酒烧烤嘉年华等系列活动的举办,传统渔文化正通过餐饮、茶艺、文创、非遗等多元业态,在烧烤升腾的烟火气与文创跃动的创意中实现新生,逐步构建起“吃住游购娱”全链条渔文化体验。

“我们要让小镇里每条街巷都成为文化展廊。”岳阳楼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岳阳楼区全力推进洞庭渔歌小镇建设,创新采用“城市更新+文旅升级”双轮驱动模式。

规划中的“一馆两园三街四巷”整体布局正徐徐展开:作为文化灵魂的洞庭渔歌非遗体验馆,系统展示着渔歌号子、渔民捕鱼等文化;西瓜山湿地与东风湖两大生态公园如同绿肺滋养街区;烧烤街、渔歌街、江豚街三大主题街区和渔巷子、虾巷子、蟹巷子、酒巷子四条特色巷弄,正通过渔元素艺术装置与沉浸式业态组合,让游客在品尝全鱼宴、选购文创产品时,自然触摸到渔文化的温度。

上述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政府部门将以渔文化为核心,打造渔业转型示范区、渔文化体验区、渔乡风貌商业街区三大特色板块,通过“文化+科技+艺术”多维呈现新渔业发展,充分彰显小镇的“生态风”“文化味”“国际范”。

相关推荐

  • 洞庭渔歌小镇:从渔民聚落“化身”文旅地标05-23
  • 第十九届西部民歌 (花儿)歌会26日在银启幕05-22
  • “南山牧歌 四季风华”系列活动邀您畅游南山05-19
  • 国际舞者足尖表演 深圳乐团全程伴奏05-19
  • 文化中国行 | 汉印船影里的历史长歌05-19
  • 学习卡丨“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