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政治局会议划重点!三大信号锚定2025经济工作主线

发布时间:2025-04-28 13:55:00

(作者章俊系中国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在一季度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与外部环境复杂性上升的背景下,4 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精准研判,明确部署下一阶段政策方向。会议释放三大核心信号:准确把握国际经贸斗争新挑战,强化以稳就业为首要目标的底线思维,加快推进既定政策落地并储备增量工具,为应对外部冲击、夯实国内发展根基提供了行动指南。

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

面对一季度经济“开门红”和美国关税政策的“冲击波”,会议首次提出 “强化底线思维”,这一要求既指向应对国际经贸摩擦的战略主动,更聚焦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本次会议首次提出“四稳”目标,其中稳就业居于首位,显示面对关税冲击政策层面关注的核心目标,而稳定就业有赖于稳住重点地区出口企业,保持内需市场稳定复苏,稳定社会经济和资本市场预期。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适时降息降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推出将有利于信用扩张。本次会议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的基调,并再次明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会议明确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方向为科技、消费、外贸等。

我们认为内外兼顾下,中国货币政策将在二季度从宽松的序曲渐进走向实质性宽松。优先目标将逐步从金融稳定、汇率稳定过渡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总量与结构性工具双重发力。

总量工具方面,25-50BP降准很有可能在4月政治局会议之后落地,20BP左右的降息也可能在5月或者6月到来。

公开市场操作方面,二季度可能延续MLF净投放、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背景下,央行也可能再次开启公开市场买入国债操作,配合政府债券发行。结构工具方面,央行可能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加大对科技、消费、外贸等的支持。

同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也很有可能推出并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三大政策性银行很可能在未来设立金融工具用于科技、消费、外贸等领域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一方面可以解决重大项目的资本金缺口,另一方面将推动商业银行通过银团贷款等方式同步跟进配套融资。这将有助于实现信用扩张支持实体经济。同时,政策性银行的金融债供给也可能增多,作为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可能资金来源之一,并有可能配合财政贴息。

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亦如我们此前政治局会议前瞻所述,加快存量政策工具和债务规模的发行使用是当务之急,目的是为后续政策腾挪空间。

财政政策方面提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年初以来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较快,截至4月中旬已达40%。往年专项债一般要求在9月底前发行使用完毕,我们认为今年或将时间提前至7-8月底,且从目前发行进度来看,这一要求也有望实现。

这也意味着,加上刚刚启动发行的特别国债,二季度或将迎来政府债供给高峰,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亦进一步提升。后续增量政策工具方面,我们认为或主要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方式,增加对消费和投资支持力度。

消费兼顾短期提振与长效机制,设立货币政策工具强化资金支持。

首先,消费的政策基调仍是短期稳增长与长期结构转型并进。4月政治局会议延续对“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发展服务消费”的高度重视,既要通过以旧换新政策真金白银补贴商品消费,直接拉动相关领域销售额,又要通过居民增收与消费升级实现消费与民生的良性互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其次,存量政策方面,对“两新”政策扩围给出一定增量预期。据商务部数据:截至4月24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已有超过1.2亿人次享受到了补贴优惠,带动销售额超过7200亿元,一季度社零数据也显示政策效果显著,未来或进一步扩展政策的补贴品类。

但长期来看,耐用品消费补贴政策的乘数效应会边际递减,更应该谋划出台一批能够将“促消费”和“利长远”结合起来的补贴政策,例如育儿补贴等更多“投资于人”的领域,补贴的可持续性较强,同时可以改善人口结构。

最后,增量政策上首次提出“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此前2022年4月创设的阶段性工具“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已于2024年末到期,本次新设立的再贷款工具可视为货币政策对养老领域支持的延续、并进一步扩围至服务消费,从而为文旅、住宿餐饮、家政、养老托育等领域的经营主体提供低成本资金,提振服务消费市场参与主体信心与活力,推动优化服务供给、升级消费场景。

政策供需两端发力,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本次会议对房地产领域主要提及: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侧重对此前既定政策的优化和加快落实。去年针对房地产领域推出了收购存量商品房和闲置土地两项政策。目前来看,闲置土地收购政策自然资源部在3月发布的45号文已经明确了实施细则,实施进度较快。本次会议提出“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下一步或将出台新的商品房收购实施优化细则,推动存量商品房供给端政策加力,促进房价回稳。

此外,针对“加大高品质住宅供给”方面,目前闲置土地收购政策对增加优质土地供给和合理化新增土地价格起到积极作用。我们认为,伴随后续城中村和城市更新政策落地,核心区域“拆旧建新”有望创造更多优质供给,且如果实行货币化安置方式,亦能对需求端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多措并举出口转内销,奋力谱写开放新局面。

会议指出,要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政策层面,一是深化监管便利化,包括简化出口转内销产品国内认证程序,同时推动内外贸标准全面衔接,降低企业合规成本;二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会议强调,要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稳定外贸等;三是拓展内销渠道与市场,包括一地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制定相应帮扶和纾困方案,尤其需要关注外贸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如电子、机械、轻工等),畅通外贸企业内销渠道,加大对于平台企业、大型批发零售企业等对内采购的支持力度,或有一定的财税政策倾斜。

加强自主可控建设,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方面,本次会议主要提到以下方面:

一是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在我国经济转型阶段,更具创新性、更高附加值和更强竞争力的产业能够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亦是本次会议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其中人工智能是重中之重,其有望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二是推进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坚持标准引领,规范竞争秩序。重点产业的提质升级有助于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力,而标准引领即为产业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规范,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规范竞争秩序则有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避免无序竞争导致的资源浪费和市场混乱。

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增量储备政策或有哪些?从本次会议表述来看,政策层面更加关注高质量发展和稳定发展,提出“四稳”目标。我们认为,下一步增量政策将兼顾投资与消费,进一步兜牢“三保”底线。其中,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或指向部分出口转内销商品消费补贴;而加力实施“两重”建设或将部分“十五五”建设规划项目提前,同时加大对社保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服务业消费方面,除了本次会议提及的服务消费再贷款外,服务业消费补贴和此前提及的育儿补贴制度亦有望落地;对于稳定房地产政策方面,目前无论是新增100万套城中村改造还是城市更新改造,所需要的资金规模显然较高,未来有望明确增量资金来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相关推荐

  • 政治局会议划重点!三大信号锚定2025经济工作主线04-28
  • 今日谈:在“统筹”二字上用力04-27
  • 发布会预告:就在明日!04-27
  • 关税阴影下 美企对未来前景悲观 制药行业竞争力将减弱04-26
  • 潘功胜在IMFC会议最新发声04-26
  • 大爆发!暴涨超50%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