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江东流】青海湖春日“精灵集会” 珍稀物种奏响生态赞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3:10:00    


央广网西宁4月8日消息(记者汪晓青)4月的青海湖,冰封的湖面渐次消融,湖水碧波荡漾,岸线蜿蜒处牧草初萌,候鸟振翅掠过湛蓝的湖面,高原大湖逐渐显露出斑斓的色彩和灵动的气息。

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这里不仅是“高原蓝宝石”,更是万千生灵的栖息乐土。

青海湖冰面消融,飞鸟云集(央广网发 宋忠勇 摄)

春日的青海湖流域,雪山融水汇入湖盆,滋养着广袤的草原与湿地。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草原,被誉为“草原精灵”的普氏原羚正成群漫步,桃心状的白色臀部在草丛间若隐若现。

在青海湖东岸,冰封的湖面解冻分裂,澄澈的湖水波光粼粼,赤麻鸭、斑头雁等候鸟陆续抵达,成群结队栖息觅食,上演着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象。

在草原上休憩的普氏原羚(央广网发 刚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泊,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气循环通道,也是维护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和中国西北部大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水体。同时,青海湖流域被誉为“青藏高原基因库”,是青藏高原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美丽广袤的青海湖流域,不仅为珍稀鸟类提供了栖息、繁殖和迁徙停歇的场所,还是普氏原羚、青海湖裸鲤的唯一栖息地。

青海湖裸鲤(央广网发 刚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青海生态资源类型丰富,山水林田湖草冰沙俱全,既是“中华水塔”更是“生命之源”。当前,青海稳步推进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三个国家公园建设,国家批准《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步入规范化建设新时期,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任务全面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设园准备全面就绪。

近年来,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数据也在不断变化和刷新。

夏日青海湖(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据2024年9月监测显示,青海湖水体面积达4650.08平方公里,较2023年同期增加28.1平方公里,水体面积自2005年以来连续20年保持扩大态势。青海湖的独有物种青海湖裸鲤从2002年的2592吨增加至12.03万吨;流域内普氏原羚从2004年的257只,增加到3400余只;栖息水鸟增至60.6万只,达到自2007年开展规范化监测以来的峰值。

遥望大湖,这里的每一只飞鸟、每一尾游鱼、每一头奔跑的羚羊,都是大自然生态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不断增加的物种资源数据,便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直观表达。

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这不仅在于记录展现物种跃动的奇迹,更在于唤醒公众对自然的敬畏与守护。

春日正好,青海湖的浪花轻拍湖岸,远处的群鸟展翅飞翔。这里的生态故事,还在不断续写,平静的大湖之上,谱写着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之歌,描绘着“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美好图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