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丝博会 | 驼城风采闪耀丝博会 榆林文旅吸睛又圈粉
【来源:榆林日报】
5月21日至25日,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作为核心主题展之一,文旅消费展通过场景化展示、互动式体验,全面呈现文旅产业的多元魅力与创新活力。其中,榆林以“丝路驼城・多娇榆林”为主题惊艳亮相,为八方宾客带来独具塞上风情的文化盛宴。

鼓乐铿锵 奏响塞上风情乐章
踏入榆林展区,激昂的唢呐声与铿锵有力的鼓点瞬间点燃现场氛围。每天上下午各一场的非遗展演,成了观众争相打卡的“人气高地”。只见身着特色服饰的演员们纵情舞动,彩绸翻飞间尽显豪迈英姿;气势磅礴的腰鼓、清亮高亢的陕北民歌在展馆内久久回荡,将黄土地的豪迈与热情淋漓尽现,现场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广东游客李亮激动地说:“第一次近距离聆听陕北民歌,这种极具穿透力的声音让我们很震撼!今年夏天一定要带家人来榆林深度感受陕北特色文化!”

匠心巧思 文创诉说千年古韵
漫步在208平方米的展区内,印有榆林地标建筑的装饰摆件,充满陕北风情的桌游卡牌,精致小巧的冰箱贴、胸针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每一件都承载着塞上古城的千年底蕴。以石峁遗址为灵感源泉的“圣邑茗集”茶具前,游客纷纷驻足欣赏。雪白的德化白瓷壶身之上,新石器时代的图腾纹样若隐若现,将实用价值与文化内涵完美融合。另一侧,以《忠勇杨家鼓》为创作蓝本的穆桂英手办格外引人注目。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手办是创作团队深入挖掘麟州古城文脉,巧妙融合陕北秧歌、宋代甲胄与刀马旦戏曲精髓打造而成的文化精品。通过复刻巾帼英雄穆桂英擂鼓聚将的经典场景,希望将神木人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与忠勇精神代代相传。

妙趣横生 互动传承非遗技艺
方寸之间,非遗之光处处绽放。穿梭其中,一幅流动的文化长卷徐徐展开。子洲石雕凿刻岁月,清涧石板诉说沧桑,陕北剪纸灵动鲜活,面花塑出麦香祈愿。刀剪起落间,指尖流转处,引得游客纷纷驻足,共赏塞上非遗的千年风华。

在米贴画体验台前,游客们手持工具小心翼翼地将米脂小米嵌入画板。非遗传承人一边示范,一边耐心指导。在这里,古老的非遗技艺不再遥不可及,而是通过互动体验,让观众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在丝博会上展示这门传承已久的技艺,让更多人了解米脂文化,我特别自豪。”米脂米贴画县级非遗传承人高敏笑着说道。

香气四溢 陕北美食唤醒味蕾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从谷物粮油到传统佳肴,从特色美食到创新产品,榆林丰富的物产塑造出黄土地独有的饮食文化,吸引八方食客慕名而来。其中,香气四溢的横山羊肉方便面成为全场焦点。工作人员现场冲泡时介绍,这款方便面的灵魂在于精心制作的羊肉料包。每一份料包精选横山优质山羊,经24小时羊骨高汤慢炖、切块高温灭菌,锁住地道风味。目前,该产品年销量已达四万桶左右。“希望通过这种创新形式,在丝博会的舞台上,让大家便捷品尝到横山羊肉的美味。”榆林塞上北草羊肉制品公司负责人郭泳胜称,未来将拓展产业链,对接景区、交通枢纽商超,让横山美食走向更大市场。

从振奋人心的文化展演,到创意十足的文创精品;从趣味满满的非遗体验,到回味无穷的塞上美食,通过动静交织、古今对话,榆林展区以文旅融合为笔,在丝博会的舞台上勾勒出璀璨华章。如今,这颗古老的塞上明珠正在开放共享的时代浪潮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记者 周海月 李东洁
编辑 谢婷 校对 拓智慧 责编 李治学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