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茂名看“百千万工程”成效 遇“鉴”乡村之美
提示信息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向着“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奋力冲刺的关键之年,各项工作都进入了攻坚拔寨的重要阶段。茂名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大胆创新,全力构建“体育+农业+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激活乡村振兴的无限潜力,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5月8日,“看广东·遇‘鉴’乡村之美”主题新闻发布活动在广东茂名市柏桥村召开新闻发布会。
会上,茂名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梁亚河介绍,茂名市全市26项小切口改革和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取得显著成果,实施以来,茂名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即“五棵树一条鱼”——荔枝、龙眼、沉香、化橘红、三华李、罗非鱼,全产业链产值达550亿元,带动60多万人的就业增收。此外,通过“百千万工程”,茂名将高州柏桥、元坝、信宜的马安等村打造成了旅游景点,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目前,茂名还打造了高速公路柏桥服务区,将于5月20日正式运营。
茂名高州市根子镇作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同时也是十五运会群众赛事的首项决赛举办地。根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揭锡晓告诉记者,根子镇荔枝种植面积约7万亩,往年产量6万吨左右。今年是丰产年,有望达到8万吨。“以往遇到丰产年,大家都担心荔枝掉价甚至烂在果园的情况,这几年随着我们不断调整荔枝产业结构、补齐深加工短板,大家再无后顾之忧。”
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强村公司是高州市首个成立并实体化运作的强村公司,柏桥村党总支书记何清透露,强村公司创新销售模式,打造“荔枝定制+文旅体验”全链条服务。从传统的“定制一棵树”到“定制一条线”,推出古树定制、荔乡研学、农家餐饮、特色民宿等业态。比如,过来定制荔枝的客户,除了在现场体验荔枝采摘的乐趣,还能游览荔乡景点,品尝荔乡美食,入住特色的民宿,推动荔枝产业向高端化、市场化延伸。
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达为称,近年来合作社一直在推动荔枝品种改良,将老旧淘汰品种改良为更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品种。从2022年到2024年,合作社累计改良了1000多亩的老旧品种,将黑叶、白蜡等老旧品种改良为妃子笑、仙进奉等,每亩地预计能增收3000元。
新农人陈丽容在网上发布的关于用“粤式英语”推介农产品的短视频备受关注,也带火了自己的家乡。她透露,“用英语去推荐农产品是一种比较创新的方式,粉丝们觉得新奇就会在短视频平台进行讨论和转发,令茂名农产品一次次地破圈,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差异化使得传播变得更加高效。”
“荔枝妈妈”一家三代投身荔枝产业的故事堪称茂名乡村创业的缩影。“荔枝妈妈”是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农创园园长、高州市采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林常珍。林常珍谈道,“柏桥农创园就是由政府牵头建立的,它为农民、小微企业还有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提供了平台,在这里可以资源共享,如产品、技术、物流等等的共享,政府经常组织技术的培训,电商培训。另外我们的物流基建配套也非常完善,在柏桥有1300多平方米的物流冷链仓储中心,荔枝摘下来10分钟内可以上到田头小站的冷链车,减少了荔枝的损耗。”
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枝种植大户何金明参与了“合作社+农户”模式,他透露,加入合作社后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收入来源不断增加,从原来的荔枝鲜果销售收入,变成现在的鲜果收入、加工收入、文旅收入等等。另一方面,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价格比散户降低10%-15%,合作社与物流公司谈判,物流费用降低30%-40%。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陈婕
摄制 张琪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