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科技助力广州北二环安全改扩建 12家单位联合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21:17:00    


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12家单位联合……4月16日上午,在中铁二十五局承建的广州北二环改扩建项目施工现场,一场紧迫却有序的岩溶地区施工地面塌陷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正在上演。

最大溶洞近10层楼高

施工安全风险极高

北二环高速是广东省路网规划“十二纵八横两环十六射”中“一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沿原路线采取“立体复合扩容”方式进行改扩建。

目前,由中铁二十五局承建的北二环改扩建工程TJ8标段内,水沥大桥、左线聚龙特大桥、右线聚龙特大桥施工工点已陆续开启桩基施工,标段内共640根桩基。地勘显示,该项目施工区域灰岩地段溶洞发育。其中,已勘300根桩基中,有108根桩揭示有岩溶。尤其在聚龙特大桥,即本次应急演练区域地面以下岩溶极其发育,溶洞类型多样,一层接着一层,而且溶洞非常大,最大溶洞的高度达29米,相当于10层楼高。且多数溶洞顶板覆盖层为砂、软土、淤泥等易坍塌软弱层。

中铁二十五局项目负责人彭惠芝介绍说,岩溶及地下水发育,稍一不慎,便可能发生桥梁桩基施工漏浆、塌孔、偏孔等问题,造成坍塌事故,并对周边既有高速公路、铁路、高压电塔等重要结构物产生不利影响。

实战演练 高科技助阵

安全生产综合实力大亮相

从发现坍塌、紧急报告、启动预案到应急疏散、伤员救护,演练采用现场实战和提前录播相结合的方式,设置“事件发生与先期处置、启动响应与现场处置、终止响应与善后处置”等3个阶段共10个科目进行,演练人员互相配合默契,流程及动作规范标准,演练整体高效有序。

演练中,科技装备成为应急处置的关键。无人机航测快速生成塌陷区三维模型,测算塌方量,并采用GNSS定位,标记崩塌边界、隐患点坐标,实时传至指挥部;三维激光扫描,对坍塌体后缘进行高精度变形监测,利用地质探测雷达,通过高频电磁波探测地下结构,为现场塌陷坑回填等处置工作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作业面突然塌陷、作业人员被打桩机砸到……”持续2小时的演练完美复制岩溶地区施工地面塌陷突发事件应急抢险场景,60名抢险人员参与实战,130余人现场观摩,为后续项目安全施工打了一针“强心针”。

优化路网结构

力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此次演练由广州市交通运输局、越秀交通基建有限公司主办,旨在提升项目参建者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协同处置能力,检验预案体系可操作性,为后续北二环扩建期间安全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北二环改扩建项目沿线城镇化程度高、路网密集,既有道路交通量大,保通要求高,改扩建技术复杂。为做到保畅保安全,项目建设者秉持“匠心引领、品质卓越、智慧环保、品秀至信”的建设理念精心谋划,以技术研究支撑工程方案,创新开展不中断交通下的桥梁置换、中线偏移方案等技术研究,引入国内先进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手段,同步积极配合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开展多个科研专题,推动列入广东省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示范项目、第二批“绿色公路”项目等,为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赋能。

北二环改扩建项目已纳入国务院《“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战略骨干通道建设工程”范畴,是国家重点项目、广东省高速公路重大项目和广州市“攻城拔寨”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珠三角核心区路网结构、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程度,对广州市推动综合立体交通网的规划建设、提升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能级,强化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妍 通讯员:刘胡、沈燃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