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十年磨一剑!一颗人参果撬动亿元产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2:41:00    


掌上春城讯在昆明市石林县,一颗不起眼的人参果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传奇。从无人问津的“廉价水果”到身价翻10倍的“致富黄金果”,从单打独斗的散户种植到标准化、数字化的现代农业产业链,石林鸿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十年时间,不仅让人参果成为当地百姓的“幸福果”,更以科技创新和全产业链布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石林样本”。

从“打工仔”到“新农人”一场关乎乡愁的创业逆袭

“小时候,爷爷奶奶总说‘城里再好,不如家乡一碗热汤’。”谈及返乡初心,冯昆的眼眶微微湿润,“2015年,当我看到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和孩子日渐孤独,突然明白:真正的成功,不是挣多少钱,而是能让家乡人挺直腰杆。”

彼时的石林人参果产业正陷入困境:散户种植技术落后,农药残留超标,市场价格低迷。冯昆带领团队扎根田间地头,从改良土壤、选育良种到制定行业标准,一步步将荒山变为“绿色银行”。如今,企业从最初的200亩试验田扩展到6000亩示范基地,带动全县1000余户农户增收,户均年收入突破8万元。

绿色革命,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品质突围

在鸿坤农业的种植基地,每颗人参果都承载着科技的重量。“绿色种植”采用“生物肥+农家肥”替代化学农药,土壤微生物检测全覆盖,果实实现“零农残”;“技术创新”独创“引蔓种植法”适应喀斯特地貌,亩产提升3倍; “数字溯源”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区块链技术生成“一生履历”,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从种植到采摘的全流程数据。“我们的果子自带清香,摘下常温存放3个月不腐坏。”冯昆切开一颗金黄色的人参果,果肉绵密多汁,“这就是科技赋能农业的力量——既留住乡愁的味道,更守护舌尖的安全。”

产业链升级,从“田间”到“舌尖”的价值跃升

从“田间”到“舌尖”的价值跃升,在深加工车间,新鲜人参果经过清洗、切片、冻干等工序,变成了酥脆、入口即化的果干,身价飙升至每公斤1000元,远销北上广深及东南亚市场。“鲜果走高端商超,冻干产品主攻健康零食赛道。”冯昆透露,企业正研发人参果饮料、果酒等新品,预计深加工产值占比将提升至40%。

目前,鸿坤农业年销售额突破700万元,累计带动周边人参果种植农户增收超2.3亿元。农户王大姐笑着说:“跟着鸿坤干,不仅收入翻番,还能学到技术,孩子也能回来帮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乡村振兴路上的“石林启示”

从濒危产业到亿元集群,鸿坤农业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托举,政策的有效护航,石林县委、县政府成立人参果协会,整合供销社资源打通产销链条;联合高校研发脱毒种苗、精准施肥技术,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实现科技赋能。以“绿色认证+文化IP”双轮驱动,让“石林人参果”成为云南特色农业的金字招牌。

“未来,我们还想把深加工厂开到东南亚,让世界爱上云南味道。”站在万亩果林前,冯昆的目光坚定而辽远。一棵人参果的成长史,正是乡村振兴路上无数奋斗者的缩影——扎根泥土,向阳生长,终将孕育出改变命运的奇迹。

掌上春城记者:许海凡

责编:高杉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