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例!武大人民医院眼科开展3D数字导航显微人工晶体植入术
5月18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耳鼻喉医院手术室内,随着眼科专家操作ARTEVO 800 3D数字导航显微镜精准定位,1枚多焦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被成功植入患者眼内。术后复查结果显示,患者视力从术前0.1提升至远中近全程视力均达到1.0。
湖北首位接受3D数字导航显微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王先生,是一名高校教师。18日当天入院后,王先生即感受到“数字化+智能化”日间手术的快捷便利:入院不到2小时,即完成一站式门诊检查;术前专家利用3D模型详细解释手术方案,让他直观地理解整个过程;术后2小时,王先生视力恢复到1.0后,经专家评估无恙即出院康复。

整个治疗过程无需四处奔波,所有检查均在同一楼层完成,既迅速又高效,术后效果更是超出了王先生的预期。
该院眼科中心赵晓辉副教授现场演示,当患者术前检查数据导入3D数字导航系统后,显示屏自动生成蓝色定位环,实时指引晶体轴向校准。专家介绍,利用3D导航技术,手术步骤所需时间缩短了约40%,同时光照强度降低85%,有助于减少“光毒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此外,通过1.8毫米的微创切口,即可实现“术后即见清晰”的效果。
该院眼耳鼻喉医院院长肖璇教授介绍,眼科这一创新手术方式以“数智化”为核心驱动,将传统需要3—5天的诊疗流程缩短至8小时。手术前,通过智能影像评估系统实现门诊术前一站式精准检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晶体型号,实现计算误差控制在1度以内,相较于传统手工计算方法,效率提升了70%。
这台湖北首例3D数字导航显微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极大缩短了诊疗时间,也标志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诊疗正式迈入“门诊精准评估—手术智能导航—日间快速康复”的新模式,实现从传统模式到日间手术“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跨越式升级。(长江日报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刘禹 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