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倭寇是什么意思(历史上的倭寇是中国人?)

发布时间:2024-10-07 08:10:55

说到倭寇,大家一定会不陌生吧?倭寇一般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期间,也就是我国明朝的这个时期,以日本为基地,侵扰劫掠我国沿海地区的日本强盗集团。


在近代的抗日战争当中,出于对日本侵略者的极端痛恨,中国人民也会蔑称日本人为倭寇。不过,真正历史上的倭寇并不全是日本人,其实吧主要的群体是中国人。

据《明史·日本志》中的描述:“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也就是说当时的“倭寇”团伙中,七成都是中国人(这还是官方数据,实际上应该更多)!这点我们从当时的那些海盗头目名单就可以看出来,其中汪直、徐海等其实都是中国人。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人为什么放着好好的良民不做,非要落草为寇呢?咱们今天聊聊。


早在元朝时期就有倭寇在中国大陆沿海进行劫掠了。当时日本海盗不仅劫掠商船,还从海岸登陆,在濒海郡县地区连年烧杀抢掠,元朝军队对此束手无策。

后来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由于,记恨曾经那些原海居民一直支持张士诚,不断与自己作对。再加上,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他也一直努力想要把自己的王朝发展成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因此,他一直秉承着“重农抑商”的治国理念。所以,为了全方位贯彻自己的治国方略,他不但在江苏和浙江这两个以经商为主的省份收取很高的赋税。


并且,在此期间他还制定了,“片板不得下海”的海禁政策。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对于这两个沿海城市来说,它们拥有的农田数量原本就非常少,这项政策一出就等同于断了当地百姓的活路。他们有的是渔夫从事渔业生产,有的是商人曾是海上贸易。虽说元末明初,经历动乱的百姓确实需要休养生息,但是海禁这项政策对沿海生存的人民却极不友好,相当于直接掐断了他们的谋生之道。迫于生计,不少贫困的百姓不想忍饥挨饿,干脆漂泊到了海上,当了沿岸抢劫的海盗。

在当时倭寇主要活动于中国沿海和朝鲜半岛周边海域,同时也侵扰了日本、琉球等地。倭寇组织的成分比较复杂,既有来自日本的武士、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雇佣兵,也有中国、朝鲜等地的流民、贼匪等,他们因为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走上了海盗生涯。

他们的海上作战经验丰富,利用各种战术和技巧进行海上袭击和逃脱。他们在船舶建造和装备方面也有很高的水平,有的船舶装备有火器、火药等先进武器,以及冲角、鱼雷等攻击工具。

在遇到强敌或遇险时,他们会采取施放烟雾、释放浮球、装置引爆机关等手段来脱离危险。倭寇还善于利用天气、潮汐等自然因素进行海上作战。这些经验和技巧使得倭寇在海盗活动中占据了优势,给东亚海域的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


这个时候还有一股力量从大西洋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他们穿过马六家海峡来到了中国南海,并且在珠江陆海处占据了一个岛屿建立起据点。这个据点后来很重要,因为他的名字叫澳门,占据澳门的是一种葡萄牙人。他们带来的先进的武器,特别是火器。倭寇和海盗也通过他们获得一些火器,所有这些海上的变故,沿海的变故。都和明朝的近海政策相关,也都对明朝的寸版不许下海的禁令。产生了挑战,但此时明朝的军队,特别是明朝沿海的军事力量。却在急剧下降,用于海上巡逻的造船,用于海上作战的战船。用当时的记载说,十存一二,十条能够存下一两条就不错了。即使这十存12的战船,造船也是破旧不改,他根本无法和海盗和倭寇的船只相比。

明朝就按照惯例,将这些海盗称为“倭寇”,实际上明朝中期的“倭寇”基本都是中国人了。《明世宗实录》记载“动以倭寇为名,其实真倭无几”。与此同时,由于日本海盗“轻生敢斗”,明朝官员闻风丧胆,所以中国的海盗以倭寇为号,“特挟以为号而已,而其实皆中州之人也。”明朝中期的倭寇头目都是中国人,例如王直、徐海、叶亲满、毛海峰、彭老等。


一面是倭寇和海盗的力量越来越大,一面是明朝在海上的军事力量越来越弱。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日本的武士,日本的浪人,日本的商人成了倭寇,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沿海的渔民。商人和无业游民成了海寇,海寇为了避免连累家人。他们打扮成倭寇的模样,操作夹杂着闽浙乡音的五花八门。而这些假倭和真倭,携起手来,还真是真假难分,他们形成了大大小小无数股的倭寇。并且在嘉靖中后期发展成为延续20年之久的倭患。

明朝中期,朝廷派遣戚继光等人在沿海肃清倭患。长期以来,我们都以为戚继光击败的是日本海盗,并且将戚继光作为民族英雄的典范。如今,学术界逐渐改变了看法。人们开始认识到,明朝中期的倭寇是沿海居民反抗明朝海禁政策的极端反映。明朝官方后来也深知福建的“倭寇”是海禁造成的,于是在1567年开放了月港,允许沿海居民在月港对外通商,此后沿海地区的“倭患”才逐渐平静下来。


明朝后期,人们对倭寇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于是不再笼统地将沿海的海盗称为“倭寇”,而是改称“海寇”。虽然明朝在1567年推行隆庆开关,放松了海禁,但是毕竟只是一口通商,不能满足沿海居民的生计需求。另外,隆庆开关后,也禁止中国商人和日本进行贸易,但是中国沿海最需要的就是和日本贸易。因此,明朝后期的“海寇”势力依然十分猖獗。


这也正是明朝中期的倭患和元朝末期及明朝初期最大的区别。前者,其实大部分上是明朝自己的子民在做乱,而后者,则是地地道道的倭人。不论是历史资料还是今天的一些电视剧,大多会将当时的倭乱宣扬成日本对明王朝的侵略战争。而将当时明朝政府的抗倭行为,美化成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侵略的斗争。这种说法虽然听起来十分的高大上,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实际上,明朝的中期、后期的“倭寇”“海寇”也并非明朝官方污蔑的那么没有人性,只会烧杀抢掠。在明朝推行了严厉海禁的时代,正是这些倭寇、海盗沟通了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他们在明朝严密的罗网之下撕开了一道裂痕,给中国带来白银、玉米、甘薯,甚至欧洲的火炮、基督教和天文知识。著名的倭寇首领——王直就是徽商,他自己曾申辩从未勾结日本浪人和抢劫居民,只是聚众进行了走私活动,他还请求明朝开放海禁,但明朝并未答应。

相关推荐

  • 新益达保险柜服务热线号码各区24小时维修实时反馈-今-日-更-新(新益达保险柜保险柜钥匙丢了怎么开)09-12
  • 永顺保险柜|全国服务实时反馈-今-日-更-新(永顺保险柜保险柜 怎么改密码)09-12
  • 荏苒光阴保险柜售后服务号码及其服务网点介绍实时反馈-今-日-资-讯(荏苒光阴保险柜怎么打开保险柜)09-12
  • 金典保险柜售后服务部热线(金典保险柜保险柜怎么打开)09-12
  • 妍苒保险柜服务号码24小时-售后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更-新(妍苒保险柜保险柜没有电打不开怎么办)09-12
  • 御安信保险柜全国售后服务网点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御安信保险柜没有密码怎么开保险柜)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