簋街地址在哪里(也说北京簋街的前世今生)
簋街位于北京东城区东直门。清朝的东直门一带,属于城乡结合部。走出东直门,就是农村。在这个农民进城市民出城的必经之地,逐渐就形成了商品交换的市场。最初市场的主体,大都是附近的农民将种养殖产品,半夜人挑马拉搬运到这,早上卖掉,再赶回家下地干活。后来有了中间商贩,他们收购边远乡村的农副产品,运到东直门市场赚差价,市场膨胀变大,开始建了房,有了街道。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条街以经营农副产品、丧葬用品、早餐为主。天麻麻亮时,可见每个摊位悬挂的煤油灯下,有人来回走动。远远望去,人影如同鬼影,加之整条街又开了不少棺材铺,所以人们称这条街为“鬼市"。
解放后的前三十年,北京城市不断外扩,东直门一带早已变成内城。簋街上的农副产品店、棺材铺等逐步外迁,唯一保留的餐饮业开始兴隆。在破"四旧"年代,政府规范地名,就用音同的“簋”字代替了“鬼”。因此,才有了现在北京的“簋街”称呼。
我刚来北京,听完这个故事,非常好奇,决定一探究竟。簋街东起东直门立交桥,西至交道口东大街,全长1,472米,在这条1公里多的大街上,大大小小餐饮服务行业有150多家。尤其以经营小龙虾最出名,是北京名副其实的餐饮一条街。
初夏,白天走在簋街上,它与北京普通的街道一样,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之处。个个餐馆门窗敞开,吃饭的人并不多,街上的人也稀稀拉拉 。不像北京的大栅栏和前门步行街,人头窜动 ,络绎不绝。似乎大家都挺忙,来来往往的车和人,总是一闪而过。只有街旁粗壮的老树和装饰各异的餐馆,似乎在昭示着这是一条古街。
当夜幕降临时,你漫步在簋街上,这里的屋檐下,店铺门上悬挂的灯箱,闪烁着暖暖的红光,把一个个小店和饭馆的名字,照射得十分醒目。簋街上来往穿梭的车辆,犹如行驶在流淌着光芒四射的彩河里。簋街又一次复活了,显得生动有趣起来。
越来越多的饮食男女,从四面八方,或牵着孩子,或陪着老伴情侣,开始在簋街上走动。他们悠闲自在,说说笑笑,进冷饮店出饭馆门,在彩灯的映衬下,恰似神仙下凡。特别是簋街上三两家叫胡大的餐馆,吃龙虾的人排着队,已排到店外的行人道上。这些人无论是坐在桌旁红塑料凳上,或者是站在大树下,都很有耐心的在那等号进食。那些白天无人问津的小饭馆,这时也被食客坐得满满当当。这种排队等饭吃的热闹场面,恐怕在北京其他地方,也是不多见到。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簋街西面,与其只隔一个十字路的交道口,同是一条大马两边的店铺,虽也灯火通明,但光顾的人却很少,显得冷冷清清。你们说,这簋街真还有“鬼”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