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的意思是什么(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的区别在哪?)
一、市域国土空间规划方案,主要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城镇等级与职能定位
(2)人口与城镇化预测
(3)空间分布
(4)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二、国土空间规划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注册规划师中实务考察的重点项目。
1、对于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如何评估方案?
答:主要是看资源条件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以及自然环境是否得到了有效保护?
2、在对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进行评估时有哪些类别?
答: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
对于风景名胜区,国家在2006年9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4号公布《风 景 名 胜 区 条 例》,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3、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地的区别在哪?
从定义看: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是我们国家比较早列入严格保护,禁止开发的区域。
自然保护地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依次分为三类,即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包括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公园)。注意这里是不包括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等可供人类休闲运动之地。
简单说,风景名胜区国家已经立法了,它比自然保护区条例颁布的要更早一些,既有自然美貌,又有文化内涵。以前由国家建设部主管,现在已经并入自然资源部,未来,是否纳入自然保护体系一起管理,也未尝没有可能。

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地更强调它的生态价值。二者相同之处就是,二者都是限制甚至是禁止建设,都是监管比较严格的区域。对资源与环境保护要求较高。

公园体系
4、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对这三类区域的相关要求有哪些?
(1)风景名胜区:禁止开山、采石、开矿、开荒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禁止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等设施;
(2)饮用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常被文旅开发者错误利用,工业用地更要远离。
不得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禁止设置油库,墓地从事农牧业活动,倾倒堆放工业废渣及城市垃圾等有害废弃物,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3)自然保护地: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排放物标准。
5、国家公园——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最重要类型之一
2013年,我国宣布将建立国家公园体系,目前基本管理体系已经成型。
- 2015年,我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始终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改革各部门分头设置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自然遗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的体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
- 2017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明确,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除不损害生态系统的原住民生活生产设施改造和自然观光、科研、教育、旅游外,禁止其他开发建设活动。与一般的自然保护地相比,国家公园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更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典型性,面积更大,生态系统更完整,保护更严格,管理层级更高。
2017年,我国首份国家公园地方性法规——《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8月1日开始施行。《条例》的出台不仅为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更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具体发展目标:
到2020年,提出国家公园及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完成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并与生态保护红线衔接,制定自然保护地内建设项目负面清单,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
到2025年,健全国家公园体制,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法律法规、管理和监督制度,提升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到2035年,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自然保护地规模和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建成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18%以上。
目前在全国12个省份建立了10个试点项目。包括青藏高原的三江源项目,四川、甘肃、陕西的大熊猫项目和东北省份吉林和黑龙江的东北虎豹项目。
2021今年我国将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8月21日报道,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高级官员20日说,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中国计划在2025年前将森林覆盖率从去年的23%提高到24.1%。加快建设国家公园,到2025年覆盖陆域国土面积的18%以上,在2035年前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6、国家公园是否只有保护,没有开发?
《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明确了主要保护对象包括草地、林地、湿地、荒漠;冰川、雪山、冻土、湖泊、河流;矿产资源;地质遗迹;文物古迹、特色民居等。
禁止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采矿、砍伐、狩猎、捕捞、开垦、采集泥炭、揭取草皮;禁止擅自采石、挖沙、取土、取水;禁止改变自然水系状态;同时禁止其他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
三江源国家公园划分为核心保育区、生态保育修复区、传统利用区等不同功能区,实行差别化保护。核心保育区以强化保护和自然恢复为主;生态保育修复区以中低盖度草地的保护和修复为主,实施必要的人工干预保护和恢复措施,加强退化草地和沙化土地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林地保护,实行严格的禁牧、休牧、轮牧,逐步实现草畜平衡;传统利用区适度发展生态畜牧业,合理控制载畜量,保持草畜平衡。
在草原承包经营权不变的基础上,允许牧民将土地流转、集中,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业、民族传统手工业等绿色产业。
7、立法
国家林草局近日发布的规划纲要提出,对国家公园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委托省级政府进行日常管理两种模式。
根据新发布的规划纲要,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计划出台国家公园法,厘清利益相关方的权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