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天水送无穷树古诗(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的一生仕途坎坎坷坷,遭遇诸多挫折,空有一腔忠君报国的热忱,志在恢复大业,渴望带兵收复中原,可惜事与愿违,一直未被朝廷重用,任闲职多年。公元1178年,三十八岁的辛弃疾自豫章前往临安(就是从南昌到杭州)。临行前,他感慨于这些年的遭遇,写下这首《鹧鸪天·送人》。这首词表达的不仅是离愁,更是辛弃疾的悲愤与无奈。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辛弃疾一直以恢复中原做为毕理想,却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屡遭弹劾,壮志难酬。因此他的词中大多有倾诉此种悲愤之情。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这里的《阳关》就是送别专用曲目《阳关三叠》。送别友人的《阳关》曲唱完了,可我依然泪水涟涟。这不是儿女情长之泪,也不是朋友间不舍之泪,而是为了南宋的命运而流泪。辛弃疾对抗金复国充满热情,他也渴望建立功名。可在离别时刻,他却劝慰对方和自己:“功名并不重要,要多多保重身体努力干饭。在这里将功名看成身外“馀事”,可见他对自己的理想已经没有希望了,他看透了南宋朝廷对金国的屈膝求和态度,也深知自己此生壮志已难酬!无奈之下,不由得说出这般消极悲愤之语。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浮天”指天空。“水送无穷树”,则是说天空与碧水,都在送别两岸的树木。乌云带雨隐喻他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
江水漫漫,倒映着天空,水天连成一片,缓缓流去,似乎要将岸边无穷的树木,送向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辛弃疾将思绪投到了历史的时空,心有所感,他骤然发问:今古之恨,有千种万种,只是离合会使人感到悲欢吗?不是的,国家兴亡、百姓的苦难,相比眼前的离愁别恨,更令人揪心。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江头遇到的风浪尽管险恶,可与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相比,不值一提。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仕途路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风波恶”是一件看得见的事情,可有些险恶,却是看不见的。这里的人间,指的便是仕途之路和朝廷中复杂的人际关系,随时会遭遇不公的诋毁和诽谤 甚至失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