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观书有感二首》赏析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23 13:23:18 观书有感二首(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观书有感》是朱熹用比喻的手法谈观书感悟的理趣诗。宋诗受禅偈影响,说理者多多。但能把道理说好,又有文学趣味的不多。朱熹这两首《观书有感》算是理趣俱佳之作。 朱熹这个人,无论是非对错,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大。有一个对联,上联是: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 梁启超批评清代依附皇权的程朱派大儒,尊朱甚于尊孔,具体表现为: 宁说周孔错,不说程朱非。 这些说法,看似奇怪,但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虽然有陆王派与程朱对抗,但还是朱熹的影响。王阳明早年迷信朱熹,后来反对朱熹自成一宗,最后还免不了撰写《朱子晚年定论》。 且不说朱熹的学术成就如何,他这两首《观书有感》的确是佳作。 第一首以方塘比喻书本(圆者为池,方者为塘),映现万事万物。池水清澈,正是因为有源头活水。这活水,当然是源源不断的知识。 不过这首诗如果在云门宗的祖师那里,只能算不合格,正所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流进来的水终归不是自家宝藏。 第二首讲得是能量大小和时机的问题。春水方生,大船也变得像羽毛一样,轻轻地浮了起来;之前水小的时候,白费了许多推移的气力;水他了,能在水中自在地运行。 鲲鹏扶摇直上,需要凭借羊角大风的力量;艨艟自在中流,需要凭借春水的浮力。这是能量大小的问题,也是时机问题。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