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脖是什么意思?

在清末民国初时,唐山开平有个年轻小伙子德胜离开家里人出外去闯荡。他离家之前,从小在学塾里读过书、能写会画;家里也给定了门亲事,是个家境殷实的村户人家女儿。
小伙子德胜这一走就是8年的时间,只有最初的时候,给家里来过一封信,之后再也没有音讯。可怜姑娘守着这一纸婚约等了8年。原来,这小伙子最先去的是东北,那时候唐山也去“闯关东”。但这个“闯关东”与山东人的闯关东不一样,唐山人一般在东北地区做买卖,有开饭店、开旅馆等。

德胜先去唐山老乡开的旅馆当了账房先生,干了三年积攒了些本钱;然后,自己找了几个伙计开始在东北贩皮毛到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五年时间,德胜挣下了家业。由于当时东北胡子逐渐多起来,局势也不太稳当。于是,德胜回到了老家发展。
8年的爱情之花,终于到了结果的时候
回到老家开平的德胜,先置办了一处气派的三进院子;然后,拿出了这些年从北京城买的新鲜物件作为聘礼送到了姑娘家。姑娘心里开心极了,这8年来她为他担惊受怕,也听了邻居不少风言风语。有人说她的德胜死在外边了,也有说在外边做了倒插门女婿了,反正就是没有好话!
不成想苦尽甘来,她的未婚夫不但回来了,还是衣锦还乡,对她也是尽心尽意。这一下她反倒成为开平这一地方的富太太了!邻居巴结奉承的也就多起来。婚后,德胜自己又开了买卖,也挺忙的;但是,晚上回家以后总是给妻子讲在外边的趣事。

月朗星稀,德胜搂着媳妇讲起他以前贩皮毛时,在老北京的街面上,“窝脖儿”正在窝活,东西是五花八门。
小媳妇眸子忽闪着问:“什么是窝脖儿?”
德胜就讲起来:“原来这是在清末民国初期,老北京城里流行的一种行当!专门有身强力壮的男人,窝着脖子扛着东家的各类贵重东西,健步疾走送到指定地点。这种行当也叫“扛肩”,但是老北京人喜欢叫“窝脖儿”。”
最初, “窝脖儿”是为清朝皇室服务的。皇室懋勤殿绳子库管理这些力工。夏季天气炎热时,慈禧太后会到万寿山避暑。这时老佛爷常用的一些贵重陈设瓷器、玉器;紫檀木炕几等就需要搬运到万寿山的寝宫里。若是这些东西装在马车里颠簸,怕损坏了。于是,“窝脖儿”就开始工作了。

他们会把贵重物件扛在脖颈上,一路小心翼翼的扛到万寿山。那么,他们就会从慈禧老佛爷那里领到官价“一两二钱银子”;但是,绳子库的管理人员则会扣下4钱银子的管理费,实际辛辛苦苦地“窝活费到手就只有8钱银子了!
慈禧老佛爷是时尚风向标,“窝脖儿”行当逐渐在民间富户流行起来
此时,老北京富户人家嫁闺女,也如同我们现在找婚庆一样。婚嫁人家一般将闺女嫁妆交与喜轿铺。由喜轿铺的工匠按习俗用红漆桌摆放整齐,雇几个“窝脖儿”将贵重嫁妆窝到新郎家。窝脖儿这行当就归在喜轿铺;两成的管理费交到喜轿铺柜上。

如果这个干活的“窝脖儿”,不仅活干的漂亮,而且再会说几句吉祥话!那么,新郎的家人就会给干“窝脖儿”的一笔可观的赏银,有时甚至可以和工钱一样多的!这也要看运气和主家的大方程度 !
“窝脖儿”这个行当在搬家业中也悄然兴起
这与喜轿铺的窝脖儿行业有有区别。 “窝脖儿”代人搬家,这与车脚业有关,那时搬家均由车脚业包干运送。因此,包运人要从中抽取二成。
不同于婚嫁的时间限制,搬家的限制要比婚嫁少很多。因此,“窝脖业”在搬家中运用最多,也最常见,业务量也比较大。无论穷富,自己搬不动时都可以找“窝脖儿”!

德胜说:“窝法也挺讲究,需要培训技能”
“窝”法:先将物品摆在一长二尺五寸、宽一尺七八,用软线绳捆好的长方木板上,然后请二人抬起,放在“窝脖儿的”肩上。窝脖人要在脖子上垫好一根板条(这条板的下面铺有棉布垫),蹲身低头将物件“窝”起。走时,他只用一手扶大木板边,一手前后甩动,二目向前平视,迈大步疾行。到地方后,下肩时也由二人抬下。

“窝脖儿”这个老北京行当也要有必要的训练,过硬的技能。否则 “窝”不动高大沉重、较长易碎贵重物件。假如“窝”夹几案:一条夹几案一丈三四尺长,外行人想轻易窝走,那是压根办不到的!
“窝脖儿”还需要善于行走;还需要有拆装各式硬木家具的本领。“罗汉床”这类的大件,不拆开运,运不走的。